我校师生热议“西迁精神” 《光明日报》选摘刊登
27.04.2020 15:51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光明日报》报道版面截图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参观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我校师生在学习讲话精神后反响热烈。其中,《光明日报》2版选摘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燕晓的感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燕晓: 教育的使命和担当扎扎实实地展现在西迁精神中。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情怀书写在了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的辽阔大地上。不畏前路艰难,不惧条件艰苦,急国家之所急,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胸怀大局的博大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交大的西迁把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实实在在地书写在了交大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中,从艰苦的环境中一点点建设,从入选“211工程”到进入“985工程”再到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交大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夯实在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中。高水平的大学才能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可以说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是大学对国家和人民的最深厚的爱。西迁精神体现着交大人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也是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和爱国志向,知识分子要把这种无私的大爱熔铸在自己的事业中,成为西迁精神的传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彭文峰: 1956年,交通大学数千名师生从黄埔江畔西迁至渭河之滨,开启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的篇章,形成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西迁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弘扬“西迁精神”,为推进西部振兴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在站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西迁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孕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源泉,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在战“疫”战“贫”的关键时期,弘扬“西迁精神”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新征程上书写壮丽的时代篇章。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18级硕士生王珏: 60余年前,6000多名交大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的号召,带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从上海来到了西安,在祖国西部这块热土上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播种。 60余年后的今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帮扶下,西部人民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已经将自己的家园建设的越来越美好,祖国的西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个决胜之际,作为一名家乡是陕西的研究生学子,更应该发挥“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再学习好文化课,做好相应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立志以后为家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生刘曼利: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老一辈西迁人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真正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艰苦奋斗发展出一番新事业,促进西部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青年,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习践行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怀的是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大局观;无私奉献,献的是个人力量谋得是国家发展;弘扬传统,做好新时代的西迁传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艰苦创业,不怕艰辛求真学问,学真本领,扎根实际、勇攀高峰,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广阔天地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珠宝学院2017级本科生宋圆梦: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祖国最需要青年一代奉献智慧和力量的时候。作为90后,作为正值青年的一代,“西迁精神”始终引领着我前进。交大西迁虽已是历史,但其精神却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在如今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大局下,我们青年人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心怀天下,家国共情,越是艰难的地方,越是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我愿意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所闻所感为西部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奉献青春力量。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27.04.2020 15:51
直击现场!你好,新同学,北中医欢迎你!
蝉鸣渐远,初秋已至
风华正茂,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