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长寿老人数量创新高 折射高原幸福生活
9月的西藏,阳光格外灿烂。103岁的藏族老人边巴卓玛坐在院子里的沙发上,手里捻着佛珠,阳光照在她满头银发上,闪烁着丝丝银光。
墨脱县墨脱镇亚东村的边巴卓玛,是西藏众多百岁老人中的一位。西藏自治区民政厅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藏百岁老人达94位,是全国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最多的地区之一。
因高寒缺氧,西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但生活在高原的藏族人民对生命的渴望十分强烈。在藏族民间绘画中,经常能看见一种由大象、猴子、仙鹤等动物组成的“长寿图”,代表着藏族人民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所长次旦扎西说,藏族民歌中常有“次仁啦”(长寿)的祝福语,而西藏牧民最常用的见面语也是“次仁”(祝福长寿),名叫“次仁”的藏族人更是数不胜数。
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长寿老人数量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像边巴卓玛一样,实现了长寿愿望。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民政厅获悉,截至目前,西藏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达到253998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为278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14%,创历史新高,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趋势。
据介绍,这些百岁老人女性占多数,且多是土生土长的藏族,适应高原气候,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生活较有规律。虽然他们生活历经坎坷,但处世乐观,经常保持健康舒畅的心情。
如今,在西藏转经朝佛的路上常能看到身着白色毛氆氇制成的藏袍或坎肩的“寿星”老人,他们常把代表吉祥的日月图案用红、绿双色毛尼布镶嵌在背后,并把“80”“90”等年龄数缝制在日月之上,以示健康长寿。
西藏自治区卫计委副主任王海说,不断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和逐步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西藏人的健康与长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西藏的人均寿命已由50年前的35.5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8.2岁。
据统计,近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约40亿元支持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以及藏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
同时,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病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接近100%。通过11年的连续调整,西藏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到333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6个百分点。
为了让老年人健康快乐生活,西藏近年来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养老设施,先后建设了28个老年活动中心,174所乡镇敬老院,17个地、县老年护理院等,使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此外,全区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不同年龄段,每人每年可获得300元、500元和800元人民币不等的“寿星”健康补贴。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持“西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在全区范围内享受出行、医疗、旅游等优惠待遇。
住在拉萨市达孜县德庆镇白纳村金叶敬老院的贡桑老人说:“我腿脚不太灵便,在敬老院里,吃穿都不用愁,还有医生定期免费为我们体检治病,我相信我能活到90岁。”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胡学军说:“随着西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合理化,以及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养老保险制度,西藏将会出现更多的长寿老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