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业工作综述
21.03.2018 08:32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侯朋飞 制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始终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持之以恒地绿化国土,科学推进新时代的林业工作,不忘初心,久久为功。
一组组数字,展示了我区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全新面貌:
国土绿化持续推进。2017年,我区完成年度造林任务124万亩,消除无树村113个、无树户2.1万余户。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完成麦地卡国际重要湿地等10个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加快实施雅尼、嘎朗、噶尔河流域等6个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我区落实停伐补助资金4.29亿元,使得1.6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
这些数字,是我区林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我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有力体现。今天,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创造生态建设的绿色奇迹成为林业工作的永恒追求。
以资金保障生态发展路
“四两拨千斤。”区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健全林业的投入机制,才能形成支持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我区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17年,我区到位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36.02亿元,与2016年到位资金相比,增加了2.01亿元。
在“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上,共投入资金4.38亿元;投入资金1.4亿元用于防沙治沙工程;投资2238万元,用于建设林芝、山南4个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投资1012万元,用于1050户林业棚户区改造;实施珠峰、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11个;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涉林企业完成投资20.4亿元,实施了曲水、扎囊2个万亩苗圃基地、经济林基地建设等产业支撑项目。
林业生态补偿政策逐步健全。全区享受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达1011.27万公顷,累计拨付补偿资金93.5亿元。中央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羌塘、玛旁雍错国际重要湿地等4处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申扎、定结、浪卡子3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顺利实施。
以改革促林业蝶变升级
在一系列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我区林业系统深化林业改革的坚实步伐,以规划换投资、以时间换空间、以存量换增量,全面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才能牵住林业改革的“牛鼻子”。我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自评估和市地级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审批;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并首次发放林权不动产权证书35本。按照“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确权颁证,依法将集体林地确权到户,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全面建立重点公益林管护制度。在全区森林资源重点分布的6市地31个县区,建立了208个专业管护队伍,聘用了1113名农牧民专业管护员,履行公益林“八抓八防”职责。同时,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公益林管护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生态护林员的选聘、职责、待遇、考核。
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规制度体系。区林业厅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形成以《防沙治沙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沙化土地的防治与合理利用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严格实行沙区生态保护,优先将生态区位重要、对周边地区生态状况有明显影响、天然植被分布区、沙区源头、生态移民区、尚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不宜开发利用的沙化土地纳入生态保护范围,有序划定并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创新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我区投资3亿多元,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73个管理站、组建780名农牧民专业管护队伍,履行“十抓十防”职责。
促脱贫显林业担当
“林业扶贫,大有可为。”区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我区正大力盘活森林资源,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推动绿色增长,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双赢”。
积极组织农牧民参与到森林资源、野生动物、湿地管护中。在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沙化土地等各类生态管护岗位中,我区共为农牧民落实了27万余个岗位。
鼓励农牧民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2017年,我区林业生态工程为农牧民提供了4.4万个就业机会,实现农牧民年均增收1.6亿元。启动高海拔生态搬迁工作。目前,我区已完成那曲、昌都等6市地15.42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建立了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数据库。
西藏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一步,我区林业工作将继续以改革促发展,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让绿色成为西藏的底色和主基调!(记者 赵黎)
本文来源: 林业网
21.03.2018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