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门最后城中村

22.07.2015  16:38

 

 

 

 

 

        本报记者  孙毅

        “天气预报这几天出奇的准,雨说来就来,我们这儿,只要一下雨,路就没法走,想出门,绕不开这个城中村。”张卫(化名)家住大兴区西红门镇九龙家园小区,与之一路之隔就是他所说的“城中村”。最近频繁降临的暴雨让九龙家园与城中村之间的宏都路泥泞不堪。

        这个城中村叫西红门十村,是整个西红门镇最后一个未拆迁的城中村。在过去5年中,西红门镇的绝大多数村庄都已经完成改造转移,变身高档住宅区和大型购物中心。而唯独十村被留了下来,在一片脏乱差的环境中,十村以违建、群租等城中村常见的“瓦片经济”生存着。

        “宜家都来了  城中村还在”

        地处大兴区北部的西红门镇,以地理位置来说,算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而实际上,这里确实曾经充满了违章建筑和流动人口。

        九龙家园小区建成于2001年,是西红门镇规模最大也是比较早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张卫搬到这里来的时候,周围只有一些小型的居民区,散落在居民区周边的是些看起来有些“畸形”的村庄。“虽说是农村,但我看这边的农民基本没有地,村里外来人口很多。

        对于小区周边的环境,张卫一直处于“忍耐”的状态,因为他知道,南四、五环之间的西红门相对于北四、五环之间的中关村、望京,房价算是便宜很多。让张卫欣慰的是,小区周边的环境在最近几年迅速向好的方向发展。“城南计划”、“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升级改造和人口疏解”……在一系列大政策的推进下,西红门镇的城中村越来越少,高档小区和商业中心越来越多。

        2010年12月30日,地铁大兴线开通。2012年5月,距离九龙家园500米的鸿坤理想城开始入住;2013年11月,距离九龙家园1.5公里的西红门宜家开业;2014年12月,理想城的配套商业鸿坤广场、宜家的配套商业荟聚购物中心也相继开业。

        “突然间,西红门‘高大上’起来。”张卫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他不再去城里购物、看电影、用餐,所有的休闲娱乐消费都可以在1.5公里半径以内实现。地铁和大型购物中心的进驻,甚至让九龙家园的房价也水涨船高。

        不过,西红门十村依然无动于衷。天气好的时候,张卫会绕着十村散步。对比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十村总让人觉得有些“特立独行”。他粗略估计了一下,这是一个四边长都在200米左右的正方形区域。“说大不大,但其实也不小,里面挤着上千户人家,绝大多数都是在附近新发地市场打工的务工人员。

        2013年开始

        疯狂“长胖

        真正让张卫等九龙家园业主无法忍受的事情开始于2013年。大约是当年秋天,十村变得不满足于现状,村民开始大规模地在原先平房的基础上加盖楼房,一层变成三层,甚至四层。

        “原来村子里也有点乱,出租屋很多,但那是人家农民自己的事,我们也管不着,但是加盖违建,给我们小区带来的隐患就太大了。”九龙家园的业委会,为此多次向西红门镇、大兴区反映情况,他们认为十村平房上搭建的楼房超高,外来人口激增,给附近其他小区带来了消防、治安、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

        十村与北侧的九龙家园、宏大北园小区仅隔着一条宏都路。宏都路仅有5米左右的宽度,因为路两侧大量占道停放的机动车而变得拥挤不堪。租住在十村的外来人口,多数与附近的批发市场有关,因此停放的机动车多数是小货车,体积比一般家用轿车更大。十村里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违建房屋采用直上直下的方正造型。因为加盖楼房紧密相连,道路狭窄,机动车难以通行。最窄的过道不足2米,仅容得下“残摩”通行。违建楼房上密密麻麻的空调外机显示,这里的房屋出租率很高。

        依托着十村大量的流动人口,这里寄生着完整的产业链,从简单的餐饮、百货到建筑、装修,甚至幼儿园等教育配套都应有尽有。

        2014年3月,九龙家园部分业主代表到大兴区政府,反映业主希望整治十村的诉求。大兴区、西红门镇相关领导在听取意见后,坦承十村的扩建确实没有考虑到九龙家园业主的利益,以及九龙社区周边的环境。同时希望九龙家园的业主相信政府的能力,努力与十村的村民沟通协调。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改变。“我真有点想不通,周围全都改造了,为什么就独独留下这一个村?

        村东破败不堪村西没人管

        宏都路禁止停车的警示牌,被“楼房出租”小广告嚣张覆盖。拨通小广告上的电话,房子的主人说,“门面已经没有了,单间还有,1000块钱一个月”。十村一家冷饮店的老板老徐说,这里几乎每家都对房子进行了扩建。他租用的这个15平方米的小门面房,一个月的租金是2500元。靠近宏都路这一侧的房子是最值钱的,一栋违建楼一般包括5间门面,和10间单间,一个月的租金收入,超过了2万元。

        “反正这边的农民都是靠租房子收入挣钱,他们好像也没有地,没什么其他收入。”老徐说,自己租的门面是刚建不久的,没听说有拆迁或者整改的计划。

        在十村走访,感觉这里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但唯独缺少管理机构,十村的村委会并不在此。经过多方询问后得知,原来十村被京开高速一分为二,九龙家园这边的城中村,是原先十村宅基地所在的位置,而十村的另一半在京开高速东侧,村委会依然留在那里。

        由于高速公路的阻隔,村的东西两头如今并不相连,村西头到村东头需要绕行近3公里。村东头的景象只能用破败来形容,这里没有村落只有厂房、简易商业和一个孤零零的村委会。很多建筑已经拆迁或者写上“”字等待拆迁。

        十村村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西红门镇下辖两个居委会和27个行政村,现在九龙家园等小区反映的“城中村”实际是西红门十村和部分一村的宅基地,至今仍有村民居住。而十村村委会所在的地方是“村级工业大院”,工业大院正在拆除。而“城中村”何时改造,西红门镇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上级通知”,唯一确定的是宏都路将会进行治理。

        工业大院易改村难拆

        什么是“村级工业大院”?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红门镇受其他郊区县鼓励发展镇办企业、村办企业等政策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大院,27个行政村发展出27个工业大院。西红门镇工业大院总占地约952公顷,建筑规模约960万平方米。而这些工业大院中约80%属于没有相关手续的违法建设,西红门镇城市规划中绿色空间用地的约65%被工业大院所覆盖。工业大院的用地多数是村集体土地,农民们或从村办企业中得到分红,或直接得到租金,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升。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负面效应。这些工业大院被描述为“三多三差”,即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违法建设多,基础设施差、治安环境差、环境卫生差。大量的外来人口由此涌入西红门镇,按照2012年的统计,虽然西红门是大兴最小的镇,但居住着15.4万人,其中当地户籍人口仅为2.61万人。

        在大肆征用土地过程中,农民手中的集体用地被层层转租,不法分子从中谋利。2012年,出于改造城乡结合部和产业转移的考虑,西红门镇开始推动村级工业大院的拆除,计划到2017年,用新兴产业园替代工业大院,疏解流动人口。而西红门十村的大规模违建,正好开始于2013年。2013年11月,市规划设计院的相关调研报告指出,租金收入已经成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改造如果强调从“拆村”入手的话,势必带来“合理补偿”的巨大资金压力。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