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河石材市场腾退本月收官
半年前,这里还是华北最大的石材市场,而今喧嚣的市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新植的林地。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了解到,面积达123万平方米的西直河市场已在半年时间基本完成腾退,本月中旬将收官,目前绿化面积达47%,未来,这里就将成为首都东南部一道绿色生态带。 16年的老市场成为历史
八成腾退土地将成绿化带
“南有水头,北有西直河”,西直河村位于北京东南部,与大兴、通州两区接壤。2002年,石材企业开始在此扎根落户。经过16年的发展,西直河石材市场逐步聚集了553家石材企业、3000余个体商户,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集散地。昨天北青报记者来到老市场的位置,已经看不到半年前昔日繁忙的景象,平整的空地上栽种着一排排小树。百米外,还可以看到商铺拆除留下来的废墟,零星可见商户们弃用的石材散落在废墟间,成块的墙皮、屋顶堆在地上。
西直河市场的营业面积曾达到123万平方米,货运、仓储及餐饮、住宿等低端产业在这里汇聚。两年前朝阳区大力推动产业调整“瘦身健体”,西直河石材市场被列入整治疏解的市场名单。
截至目前,西直河石材市场98%的商户已经签订了地上物腾退协议,拆除的工作接近尾声,拆除建筑物达162万平方米,7月中旬腾退将最终收官。按计划,原地将实施绿化243公顷,目前这里已完成47%的绿化任务。“腾退后,这里八成以上的土地会进行绿化,剩余的土地将被规划成高端金融产业区域,跟城市中心区和CBD遥相呼应。”西直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
前后十余次带商户赴河北考察
香河承接近半数的西直河商户
16年历史的有名市场在短期内实现“腾笼换鸟”并不是件易事。在已经腾退完毕的厂房地基上,十八里店乡相关负责人回忆说,搬迁初期,大多数商户都在观望,洽谈签约者寥寥无几,入户谈判工作进展不大。乡政府、西直河村委会开始时找市场土地承包人谈腾退,但商户不愿搬,承包人也没有办法。于是,跟商户关系密切的老党员干部们主动请缨,一户户地跟商家洽谈、沟通。“乡里联系了香河、易县、黄骅、宝坻、滨海等承接新址,光是组织商户去香河实地考察就有十多次。”连续一个多月从早到晚在市场里给商户宣讲政策,逐步得到商户对疏解工作的理解。
而承接西直河市场商户的共有4处,分别是河北香河、黄骅港、河北易县和天津滨海国际石材港。“有近半数的商户选择了河北香河。那里已经统一规划建成了厂房,很多厂区都投入了正式的生产,走上了正轨。”
北青报记者还从朝阳区了解到,目前朝阳农村地区已完成东五环市场等15家低级次市场腾退工作。此外,全区还清理出租大院48家,腾退再生资源回收场站9家。下一步,朝阳区农村地区将继续落实年初制定的200万平方米低级次市场、废品回收场站和出租大院关停腾退。
讲述
“拆除西直河市场不能只算眼前账”
据西直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军介绍,西直河市场原有553家石材企业、3000余个体商户,聚集上万从业人员,是名副其实的华北最大石材集散地区。每年,村里仅土地租赁费的收入就近2000万元,拆迁无疑也意味着经济受损。那么,为什么要让一个属地经济贡献大的市场搬走?李军的解释是“不能只算眼前账”,还得从自然环境、治安管理、城市功能等多方面来考虑。
“对于当地来说,这个市场近年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西直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石材加工造成环境污染,市场扩张带来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环境脏乱、治安复杂,群众的安全感和居住舒适度逐年下降。集体承担的社会管理成本日益增高,每年用于垃圾清运、管道清理、环卫保洁的投入高达800万元,但脏乱差现象始终难以根治。”
他还补充道,市场迁移到河北、天津等地,对老西直河商户们来说,当地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均低于北京,石材市场统一规划、生产能力和环保标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这些优势,也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刘旭)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