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15个街道都有公共图书馆

18.05.2015  10:29

  西城区西四丁字路口,承载着一代北京人记忆的红楼电影院已停业多时。年内,它将改作公共藏书楼,成为公益的市民阅读场所。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西城区文化建设大会上了解到的。

  西城正在千方百计挖掘区内潜在空间,使之成为可供市民阅读的惬意空间。目前,该区15个街道每个都至少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已经修缮一新的地安门雁翅楼,下半年也将作为阅读空间向社会开放;筹划整修中的粤东新馆、大栅栏护国观音寺、杨椒山祠等古建,未来同样会成为人们看书的好地方。

  红楼电影院即将变成的公共藏书楼,在西城乃至全市都是个新概念。西城文化委主任孙劲松介绍起它的来龙去脉:自从该区在古迹万松老人塔下开设阅读空间以来,很多家有大量藏书的居民,乃至一些家学深厚的文化名人的后人,都前来探访,希望把自家的书也拿到这里,供大众阅读,只因空间实在有限,难以应求。因此,西城区文化部门想到,能否开辟这样一座公共藏书楼:它既有海量的空间可以贮藏图书,又有安全、舒适的硬件条件,给人们一个惬意的阅读环境。市民自家的书都可以存放在这里,条件就是允许别人借阅。

  红楼电影院刚好符合这样的标准。电影院可利用面积2000余平方米,内部建筑高度有七八米。保守估计藏书10万册不成问题。

  同样将在下半年成为阅读空间的,还有地安门标志性建筑——雁翅楼。目前,对于这处古建的修缮已经完成。孙劲松介绍说,政府部门正在与多家图书机构谈判,优中选精。不论最后交由哪家机构具体运营,今后雁翅楼都将保持公益性,让更多市民愿意来这里感受读书的魅力。

  不只雁翅楼,筹划整修中的粤东新馆、大栅栏护国观音寺,未来也有望成为人们看书的好地方。西城区宣西北棚改项目已经启动,棚改区内涉及市级文保单位杨椒山祠、区级文保单位沈家本故居,还有三处文物普查单位: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这五处古迹都将结合人口疏解进行腾退、修缮,而后会结合自身特点,配以相应的图书供人们阅读。除去古迹,西城区政府还支持辖区内的宾馆、银行等公众聚集的单位,设立固定的特色图书角,方便大家看书学习。

  有了读书的硬件,西城区还在编制全民阅读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书香酒店、书香剧场等建设,在全区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军营、机关等范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高雅的社会风尚和自觉的生活方式,不断扩大阅读人群范围,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巩峥 通讯员:宋云辉 曹蕾)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