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百老汇”抢救世纪记忆

28.10.2015  10:16

  此“百老汇”,非彼“百老汇”,说的是西城在万寿公园内专为健在的百岁老人建成的博物馆,里面收藏着老人们的传记、视频、影集、各类实物等的“个人档案”。

  人,是城市记忆最好的载体。百年来的北京乃至中国发生的深刻巨变,都浓缩在老人们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博物馆计划在下月正式开放,来这个特殊的博物馆,能感受到“随时间而来的智慧”。

志愿者登门陪伴写传记

  百岁老人博物馆缘起于西城社工委对全区老人的情况调查。随着与老人们的接触日益深入,工作人员意识到,他们的人生故事刚好折射了国家的一个世纪,值得后人好好整理留存,也值得让更多的人知晓。

  西城区有百岁老人128位,“抢救”记忆,即从他们开始。去年,西城社工委启动了“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从他们的回忆中挖掘“小人物的大记忆”。

  一批批志愿者及公益企业上门对百岁老人开展探望、陪伴等志愿服务。征得同意后,为老人实录口述生平、拍摄主题照片,量身定制“私人档案”,梳理提炼百岁老人一生重要成长经历及人生感悟。

  时至今日,志愿者们已先后为30位老人制作了包括传记、视频、影集在内的“个人档案”。“采访、收集工作还在加紧进行,要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更多资料。”负责人说,有很多老人,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出。比如,西南联大南迁的亲历者杨启元老人,最终未能形成完整的传记,很遗憾。

首批展出九位老人档案

  位于白纸坊东街万寿公园的百岁老人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为下月的开放做着最后调试。馆内设有视频区、主题展区、特色展区、互动区。

  首批九位百岁老人的“个人档案”正在备展。翻阅这些“档案”,一部波澜壮阔的民间现代史跃然眼前。

  身为大厨的左歧老人,曾在张学良府邸掌勺,亲耳听到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少帅设宴除奸;南开毕业生杨启元老人,长途跋涉两个月之久,步行1300公里,见证了1938年西南联大从长沙南迁至昆明的艰辛历程;1937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桥梁专业的高材生谭荫洪,曾为美国飞虎队修建机场,也曾为阻止日军运输,炸毁云南边陲镇康县的便道。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担任军医的黄乎,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卫生防疫站,为防治血吸虫等地方病打下了扎实基础;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王光阀老人,在抗战中埋头兵工厂,为前线战士制造输送武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兵器工程师,继续为国鞠躬尽瘁。

  还有一些看似普通,却同样值得后人敬仰的老人,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社区工作者之一马竹英老人;在抗战中收养照顾多名孤儿的赵桂香老人;成长于香山慈幼院,深受熊希龄、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大家影响,而抱定一生以爱事人的郭振河老人等。

  参与记录老人口述史的志愿者杨伟华说,这些老人的人生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传奇中有跌宕起伏也有平淡岁月。和老人交谈,仿佛近百年的历史都在眼前,他们的故事,让年轻一代受益匪浅。(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巩峥)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