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法院推出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
2020年11月19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暨金融纠纷诉源治理阶段性成果”通报会,就如何运用诉源治理新模式化解金融纠纷进行通报。
“对于信用卡及金融借款等银行贷款类纠纷,传统诉讼流程为:银行自行催收或委托第三方催收—诉前准备—起诉、送达、开庭审理—宣判—强制执行—欠款人列入失信人名单或限制高消费。在传统模式下,银行实现债权的流程过于僵化,总计需经历约两年时间。”据北京西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舒锐介绍,2019年,银行贷款类纠纷占到西城法院全部金融案件的96.69%。此类案件基数大、周期长,漫长的诉讼中欠款人还款能力每况愈下,甚至会因无力还款、信用赤字,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既不利于银行实现合法债权,更不利于金融稳定和国计民生。
今年,北京市高院打造的金融纠纷快速处理一体化平台在西城法院试点,西城法院落实试点工作要求,在深入研判贷款类纠纷僵局成因后,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就金融纠纷诉源治理达成共识、实现联动,依托其下属调解组织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将出现逾期、符合起诉条件、尚未正式起诉的纠纷纳入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范围。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两个程序紧密对接,建立起覆盖辖区金融领域的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为欠款人和银行搭建起可行性还款方案沟通平台。通过建立示范判决库、常见判点说理库指导、引导调解,通过发布司法建议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探索出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新路径,形成了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新模式。
今年6月,某银行向西城法院递交213件信用卡逾期纠纷起诉材料时,西城法院向其介绍了金融纠纷案件诉源治理新机制,银行表示愿意尝试。
经西城法院与该银行充分沟通,最终确认了四套还款方案,分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还款,供欠款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能够提供残疾证明、大病就医材料、低保材料的欠款人,仅需偿还本金且最长可分60期。但欠款人达成调解后如未如约还款,则减免政策取消。
随后,西城法院通过短信发送平台引导欠款人与银行及调解组织沟通还款事宜。诉前调解阶段,共有14名欠款人直接还清欠款,95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8月中旬,银行对于剩余104名欠款人正式起诉,其中8名欠款人与银行达成诉中调解,法院出具调解书并减半收取诉讼费。10月底,法院依法判决剩余96名被告依约还款。通过西城法院回访,银行表示达成协议的100余名欠款人,仅有两名毁约,拟申请强制执行,其他均正常履约。
“相比传统诉讼模式,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具有解纷周期短、解纷成本低,还款方案柔性化、司法保障刚性化,群众选择意愿高、调解概率大,拯救欠款人信用、社会效果好等优势,既大幅提升了银行债权及时偿还到位率,更降低了欠款人的还款压力,使其有望及时还清债务,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舒锐说。据悉,自2020年6月采取新机制以来,截止11月18日,西城法院在诉前阶段妥善化解银行贷款类纠纷2400余件,其中作出司法确认1105件,其余案件欠款人按减免政策还清款项或与银行达成还款协议,银行不再或暂不起诉。今年1-9月,西城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13499件,同比下降8.58%,近年来首次出现案件数量下降。
“诉前调解“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在涉银行贷款类纠纷中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该机制在保险纠纷、证券纠纷等其他金融纠纷中进一步推广运用。同时,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合力。”西城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玉民向社会各界提出倡议:“一是倡议辖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加强合规管理,对涉及借款人重大权利义务的格式条款须明确告知释明。二是倡议辖区银行完善纠纷处理制度,将调解作为化解金融纠纷的重要方式。三是倡议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纠纷化解成果应用。四是倡议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保护自己的信用。五是倡议监管机构强化监督考核,将金融机构参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情况纳入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