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法院发布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白皮书
中国古语有云,家和万事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生活理念的变化,家事审判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人民群众对于家事审判也寄予了新期待、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11月28日,北京西城法院举行“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白皮书”新闻通报会,就近五年来家事审判工作概况、家事审判改革机制亮点及典型案例进行发布。
近年来,随着北京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文化变迁,西城区离婚、继承、赡养等各类家事纠纷频发,家事案件收案量明显增加。
2014年至2018年,西城法院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09162件,其中家事案件收案17096件,占比16%。从年收案量上看,家事案件收案逐年攀升,结案压力持续增加。从案由上看,收案量最大的前五类案件(包括特别程序案件)是离婚纠纷、继承纠纷、申请宣告公民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离婚后财产纠纷和申请确定监护人,其中,离婚纠纷案件数量最多、占比最重。从诉讼标的额来看,家事案件涉案总标的额迅速上涨,从2014年的5亿元左右至2019年上半年就达到12亿元,诉讼标的额迅猛增长。从诉争财产类型上看,海外特殊目的载体 、可变利益实体等新类型财产逐步进入审判视野。从结案方式上看,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和服判息诉率稳步上升。
依据数据分析,北京西城法院收案量前五类家事案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一是离婚案件当事人年龄分布两极化,58.2%的离婚案件由60岁以上老人提起,31.6%的案件则由80、90后提出,老年和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离婚高发人群;二是继承案件的事实查明难、审理周期长,继承案件一般涉案当事人多、法律关系交织庞杂,涉案财产类型多样且涉及评估、鉴定等程序;三是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率不断提高,从2016年的7%上升至2019年的42.4%的签发率反映出受到家暴侵害的当事人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四是涉行为能力和成年人监护案件增幅显著,2014年至2018年,行为能力案件增长近3倍,监护案件量增长近10倍;五是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中涉及房屋所有权分割的案件占比七成以上。
2016年6月,西城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随后,西城法院进一步转变审判理念,建立了引入心理疏导专家、家事调解员的“3+2”新型审判团队,逐步成立一系列专业化合议庭,开启了多项家事审判改革机制探索。
原告宋女士与被告周先生是夫妻,婚后育有一子。宋女士称其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周先生离婚,儿子由其抚养。周先生认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同意离婚,但同样主张儿子的抚养权。
诉讼中,宋女士称其多次受到周先生威胁、伤害,无法做到冷静地与周先生面对面庭审,因此向法院申请不与周先生同时出庭。法官根据宋女士的陈述、行为表现及相关证据判断,本案双方不宜同时出庭,故适用涉家暴离婚案件分别庭审规则,分别传唤双方到庭陈述、质证。最终法官结合当事人陈述及证据,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孩子由宋女士直接抚养。
这是西城法院探索适用涉家暴案件分别庭审规则的一起典型案例。根据法律规定,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中,当事人本人应当出庭。但考虑到涉家庭暴力离婚纠纷案件中部分受害方不愿再次面对施暴方的心理,北京西城法院积极探索对涉家暴离婚案件当事人适用分别庭审规则,分别询问双方意见,既避免受害方受到二次伤害,亦有利于当事人完整地陈述事实、表达意见。
除以上案例提到的“涉家暴离婚案件分别庭审规则”外,北京西城法院秉持“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机制创新探索,逐步建立了“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家事调查员机制,多元化、全流程家事案件调解机制,多部门、跨领域的反家暴联动机制,离婚证明书制度,专业化、常态化的心理疏导机制”等八大创新机制。
依法妥善审理家事案件、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弘扬良好家风,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发挥司法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北京西城法院始终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布局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引领家庭文明建设更高标准。
坚持政治引领,强化审判理念。西城法院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在具体家事审判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人性化审判理念,全面保护当事人各项权益。固化改革成果,促进少家融合。家事少年审判同根同源,西城法院持续探索符合家事少年审判规律的机制规则,制定符合家事少年案件特点的司法责任制规程,从审判人案分类管理、审判团队建构、家事少年诉调对接和社会辅助力量整合等举措入手,助推家事少年审判改革成果制度化、法治化。创新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合力。西城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协同联合司法局、民政局等相关单位部门在弱势群体保护上形成合力,做好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和订立遗嘱的规范引导工作,探索运用群众周边资源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家事纠纷的产生,维护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