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围绕中轴线申遗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

19.12.2018  05:40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8日电 (杜燕 刘辰)如何做好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与修缮工作,让城市遗产“保得住、活得好、历久弥新”?一年一度的西城名城保护年会上,记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区围绕中轴线申遗配合工作,以直管公房为主要目标,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首创文物主体尽责、依法维权、合理腾退、司法保障的政府指令性保护腾退模式。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持续推进

  北京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2017年底,北京市成立中轴线申遗保护专项工作组,全面启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2018年,西城区围绕中轴线申遗配合工作,以直管公房为主要目标,全力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首创文物主体尽责、依法维权、合理腾退、司法保障的政府指令性保护腾退模式。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推进文物腾退结转项目工作的同时,西城积极实施文保单位的开放和合理利用,以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加城市活力。像沈家本故居2018年实现对外开放,红楼公共藏书楼亦是西城致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优秀实践。

  此外,什刹海地区正灵活利用腾退空间,试点“共生院落”,使民宿业态在什刹海地区有特色地落地。像银锭桥胡同7号院作为试点建设西城区首个共生院,该院落总占地面积约357平方米,2016年腾退了沿街2户的3间私房,目前院内还有4户居民居住。“希望引入文化民宿业态,实现原住居民与民宿客人的情感互动,交融共生。

街区整理带动老城复兴

  2017年11月,西城区街区整理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年间,西城以街区整理为老城复兴的统筹抓手,开展老旧小区和平房、四合院设计导则的编制,强化街区整理城市设计的规范指导;成立西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把关;聘请56名街道规划顾问,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成立街区办,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系统的培训指导。

  负责人称,在完成街区划分后,按照“一街一策”要求,各街道有条不紊推进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深化,鼓西大街、阜内大街、广内街道街区整理展示中心对外开放。目前,进行一年的街区整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依据街区整理项目库,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以试点带动全区,形成有效的街区整理工作模式和机制。

四名”汇智计划新成长

  2017年,“四名”汇智计划破壳而出。其中“四名”即西城区“名城、名业、名人、名景”保护体系,“汇智”即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自下而上的名城保护。

  负责人表示,2018年,12家实施主体与服务机构企业支持,70支入选团队,超150场次活动组织,包括探访活动近50场,脚步踏遍京城,还走进辽宁、广州;深度访谈30余万字,涉及大栅栏、什刹海、白塔寺、南锣鼓巷、法源寺多个街区,覆盖居民、游客、残疾人、非遗传承人、名城保护行动者多种人群,切实起到了“激活民间力量、普及名城保护理念、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作用。

 遗产活化城市联盟合作共赢

  文化遗产活化对于每一个国家、城市都是重要课题,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中,即拥有共性,又存在特性。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倡议下,“遗产活化城市联盟”正式成立。西城区通过联盟平台与联盟成员协同推广传播遗产活化新方式、新理念;合力探讨联盟单位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际问题;吸引更多更优资源投入到遗产保护,实现遗产保护活化中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经验互鉴。

  据悉,西城名城年会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7年,今年是第八个年头。从2013年起,已有十余位分别来自法国、英国、日本、瑞典、黎巴嫩、中国台湾等地的著名学者来到北京西城分享经验。(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