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向公众汇报政府工作 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新增学前教育学位、增加社区养老驿站服务内容、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今年7月份,北京市西城区将8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解决一批关系民众生活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今天,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面对面向市民报告半年政府工作,来自全区259个社区的居民代表及来自驻区机构代表、基层单位代表、专家学者代表聆听了西城政府报告。据悉,这是连续三年主动向社会公众报告政府工作。
城市面貌更加整洁有序
北京市西城区区长孙硕表示,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西城区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减量发展实现“瘦身健体”,涉及商市场升级改造等15个专项行动共53项具体工作,已拆除违建12.1万余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379处,整治背街小巷451条,城市面貌更加整洁有序。
他称,今年西城区深入推进“留白增绿”,新建绿地2.3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有望实现97%的目标。持续扩建广阳谷城市森林,国庆前马上亮相的还有西单文化广场也将呈现一片“城市森林”。
着力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
西城区聚焦医院、学校、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着力治理交通拥堵。推进市政道路结转续建33条,计划完工道路3条。广安门外南街南段实现通车,龙爪槐胡同进入收尾阶段,燕京中街完成管线施工,路面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自实施道路停车改革以来,西城区69条道路、5500个泊位实现电子收费,完成首批8000户居民居住停车认证,第二批认证正在推广。在38条道路设立自治泊位1937个,依托群众开展停车自治共治,已在11个街道试行。
持续增加学位、推进医养结合
针对“入学难”“入园难”问题,西城区通过统筹资源、挖潜学位、提前研判、加快布局,积极化解供需矛盾。今年新办幼儿园4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0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
目前,西城区共有养老机构46家、养老驿站45家,床位4857张,其中33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复兴医院、展览路医院和肛肠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老年友善医院。
同时,增加社区养老驿站服务内容,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更加便捷。围绕高龄、空巢等特殊需求,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床位,让更多老人在家中得到照顾,安度晚年。
西城区还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将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冬季取暖等审批权限下放至街道,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
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
菜园街及枣林南里、光源里项目已完成征收土地任务的99.5%,剩余21户正全力推进,10月实现局部开工。
西城区加快保障房项目建设,竣工定向安置房402套。以“居民自愿、平等协商、公平公开、适度改善”为原则,启动菜市口西片区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试点。
今年还对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审批通过12部电梯增设方案,老楼加装电梯模式更加成熟。
新建和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44个
为了让民众生活更便利,今年西城区新建和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44个(新建37个、提升7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5个,紧贴居民需求配置服务功能,设立“社区客厅”等交流空间,增设小物超市10处,在24小时连锁便利店搭载药品销售。
对管理不规范、就餐环境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单位,坚决关停整改,累计取缔不规范餐饮单位276家。
更好倾听民众呼声、解决民众困难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向公众报告工作,是西城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与群众加强沟通的制度创新,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也以多种方式,坚持每月向公众报告工作情况,今年以来已报告万余次,通过这项制度,努力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争取各方面支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工作合力。
据悉,近年来,为了扩大公众参与,加强政务公开,北京市西城区先后建立了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微博直播、政府开放日等制度,设立了区长信箱,在北京市率先开设12341区政府热线、政民互动中心,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倾听民众呼声,解决民众困难,帮助政府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