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北林大非编码RNA表观遗传调控获突破

01.02.2016  18:06

 

 

      本报讯 记者铁铮 通讯员杨丽娜报道 北京林业大学张德强教授团队以小叶杨抗逆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林木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响应高温、低温、干旱与盐碱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综合分析,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的加剧,多种逆境胁迫复合发生的几率不断增加,成为制约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影响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

               

      研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林木在高温、低温、干旱与盐碱4种主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DNA甲基化响应模式,为全面解析DNA甲基化在调控非编码RNA的表达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在对生态型树种小叶杨基因资源收集、保存与无性系表型测定的基础上,选取抗逆优良无性系分别进行高温、低温、干旱、盐碱4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利用甲基化敏感多态性技术(MSAP)对小叶杨响应不同逆境胁迫的DNA甲基化修饰位点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了39121个甲基化多态性位点。其中响应高温胁迫的特异甲基化位点为2353个,显著高于其他逆境胁迫特异响应位点,而高温和干旱胁迫则具有最为相同的甲基化位点。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青年教师宋跃朋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次东,团队成员田敏参与了具体实验。(A0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铁铮 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