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系统改造明确非机动车路权 骑行安全有保障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为推进《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团市委、首都文明办等单位宣布9月份启动“绿色出行倡导月”,号召市民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远距离绿色驾驶。
但自行车与机动车的路权之争长期存在,如何既保障骑行安全,又兼顾机动车停放,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近日记者发现,崇文门外大街、京通快速辅路(四惠到四惠东段南侧)和宛平城城南街的非机动车道,经过一番积极的整合改造,成为自行车与机动车各行其道的好案例。
道路现状 机动车占骑车人空间
近日,记者在本市多条道路上进行了骑行体验,发现非机动车道经常被机动车“侵扰”,骑行安全不容乐观。在海淀区的蓝靛厂路、西三环北路,东城区天坛东路上,路侧根本没有施划机动车车位,却有大量机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
东城区的体育馆路一侧,既有非机动车道,又划了机动车车位,使得路上机非混行。很多机动车反客为主,挤压自行车行驶空间的同时,还经常鸣笛示意骑车人避让。原本拥有路权的自行车,被迫在机动车的夹缝中穿行。
而对于上述情况,骑车人已经习以为常。只要骑车上路,就无法回避机动车,自行车骑车人是既惹不起,也躲不起。
骑车者说 确保骑行安全是底线
家住慈云寺附近的徐女士说,其工作单位离家虽只有5公里,但她并不愿骑自行车上下班,唯一的原因就是混行路面实在危险。徐女士说,骑车出行方便又环保,但确保人身安全是出行的底线。
北京市自行车协会活动部负责人孟亚明认为,北京市纯粹的自行车道稀少,骑行安全隐患大,威胁主要源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很多非机动车道上划有机动车车位,或有机动车违章停放。这让非机动车道变为非机混行道,甚至完全被机动车侵占。
其次,黑摩的、电动车明目张胆地横冲直闯,经常逆行还疯狂鸣笛;最后,由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骑车人自身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比如拐弯不打手势,不规范、不文明的骑车现象屡见不鲜。
说法 将推广慢行系统改造
记者从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了解到,崇文门外大街是2013年本市慢行系统改造的示范工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明确非机动车的“路权”,最大的特点是调整了停车位的位置。崇文门外大街红桥市场门前路段是最先进行试验的,在一些辅路,宽度达到9米以上,较为“阔绰”的地段,将停车位和机动车道“互换”。
大家平常多见的是路侧停车位在非机动车道的内侧,但这样一来,车辆停进停出或找车位都会干扰到非机动车的行驶,于是当时交通部门研究把车位从非机动车道的内侧挪到了外侧,同时在停车位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了阻车桩,或是设置0.5米的隔离带,减少停车入位对非机动车的干扰。
“这种‘非常规’措施虽然很奏效,但有个前提是非机动车道空间一定要大,不然也无法实施。”城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条件适合,将继续推广。
链接 市政府倡导“3510”绿色出行
9月10日到16日,首都文明办、市委社会工委、团市委联合公益社会组织面向市民发布《3510绿色出行·蓝天畅通永相伴》倡议书,组织市民朋友参与绿色出行线上话题互动,并晒出“我与3510‘伴侣’的完美合拍”。所谓“3510”,是指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远距离绿色驾驶。
9月17日到9月22日,由徒步、骑行、公交类青年社会组织发布“无车日不开车”大型社区3510绿色出行优化攻略,并动员市民接力进行“9·22无车日不开车”承诺。同步在视频网站发布“3510”绿色出行主题动漫作品及“3510在行动”宣传短片,扩大倡导引领覆盖面,促进社会共识形成。
9月19日,团市委将举办“世界无车日”公益骑行倡导活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发动社会组织参与集中宣传倡导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主动绿色出行的责任意识。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