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整治提升背街小巷

06.04.2017  19:34

  4月5日,西城区召开全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区长王少峰与街道签订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责任书。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 (鲍聪颖 张海涛)实施 “亮、治、管、疏、补、保、提”七大举措,全面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加强平房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成立区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成立自治共建理事会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强化全员参与意识……记者从4月5日西城区召开的在全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上了解到,今后三年,西城区通过出台《西城区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全覆盖、十有十无促提升”的目标。

   出台新计划,实现新目标

  西城区现有街巷胡同(含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以下)约1776条,背街小巷约1430条。近5年来陆续完成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等环境景观提升的共415条。从2017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对已整治过的街巷胡同进行巩固提升,并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以及创建文明街巷,按照2017年、2018年两个阶段全面实现“十有十无”,2019年全面检查验收和持续巩固提升的思路,对西城区域内的街巷胡同实施全面整治提升,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

  “十有十无”中“十有”就是每条背街小巷有政府代表(街长、巷长)、有自治共建理事会、有物业管理单位、有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有街区治理导则和实施方案、有居民公约、有责任公示牌、有配套设施、有绿植景观、有文化内涵。“十无”就是无乱停车、无违章建筑(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违规出租、无违规经营、无凌乱架空线、无堆物堆料、无道路破损、无乱贴乱挂、无非法小广告。开展“一创建”活动,即开展文明街巷创建。“十无一创建”具体内容为:

   ——无乱停车: 强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控措施,加大力度治理乱停放,形成良好的交通秩序。

   ——无违章建筑(私搭乱建): 拆除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房屋、棚亭、围墙、围栏等建、构筑物。

   ——无“开墙打洞”: 治理“开墙打洞”违法行为,恢复街巷原貌和经营秩序。

   ——无违规出租: 治理各类房屋非法出租行为,严厉打击企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及普通地下室、人防工程等用于出租居住,治理各类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用于非法生产经营和租住等行为。

   ——无违规经营: 全面消除无照游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影响市容环境秩序的问题。

   ——无凌乱架空线: 架空线具备入地条件的全部实施入地,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进行规范梳理。

   ——无堆物堆料: 加强对绿地、步道、街角等环境巡查,全面消除占用城市道路、院落、绿地等公共区域场所堆物堆料、摆摊设点,乱扔废弃物、装修垃圾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无道路破损: 整修或重新铺设破损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井盖、雨水篦子无破损、无缺失;雨水、污水、排水管道通畅、整洁。地面无私装地锁或利用石墩、废旧车辆占用车位。

   ——无乱贴乱挂: 加大力度治理在城区道路、场地、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建构筑物、树木及其他设施上涂写、刻画、张贴和设置条幅、彩旗、招牌、充气物及其他悬挂物的行为。

   ——无非法小广告: 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牌匾标识,全面消除治理沿街非法散发、张贴、悬挂、喷涂小广告现象。

   ——创建文明街巷: 开展文明街巷创建活动,命名一批文明示范街巷。

   实施七举措,整治促提升

  部署会后,西城区政府将与各街道、各街道与物业公司分别签订责任书,在各条街巷胡同树立公示牌,亮明街长、巷长姓名、电话、职责,亮明自治共建理事会、物业单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名称、负责人、职责。亮明街区治理导则和实施方案、居民公约等相关文件,促进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依规办事,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西城区环境办、区文明办要通过多种渠道定期亮出街巷整治提升工作进度,接受社会监督。

  持续打好“八大战役”。保持拆违控违的高压态势,实现重点区域无违法建设。基本完成“开墙打洞”清零任务,严格按照《西城区关于对利用“开墙打洞”房屋从事经营活动相关处理的指导意见》,工商分局要加快做好后续执照处理工作,同时强化对共享单车的规范与管理,推进道路疏堵工作,确保无乱停车现象。严厉打击非法小广告、不规范广告牌、乱贴乱挂等行为。持续整治黑车黑摩的、非法一日游等市场乱象。强化垃圾分类回收与管理,加强环境污点区域的整治和管理,努力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加大对占道经营、占道设施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不规范餐饮门店。加快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

  尽快完成街(巷)长、街巷胡同自治共建理事会相关机制建设,制定街区治理导则和实施方案、居民公约、责任公示牌。落实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持续优化区级和各街道“全响应”网格化指挥中心,完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环境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模式,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各街道要尽快实现物业服务在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的全覆盖,督促地区机构、地区居民履行社会责任。

  加大对“七小”业态、无证无照经营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大力压减低端业态。开展直管公房和区属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租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特别是针对平房区违规转租转借问题,加大治理力度,并做好整治腾退后承租权回收工作。深入开展地下空间综合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全面完成低洼院改造以及对3924间平房进行翻建修缮任务。各街巷要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新建停车泊位,全面消除旱厕,并按计划做好水、电、气、热管线更新和夜间照明提升工作。要对全区各类道路质量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修复,同时按计划启动全区老旧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完善工作,再新建和改造升级6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累计建成30个),居住区一刻钟可达。新建、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40个,提升100家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网点比例达到60%,连锁化比例达到40%,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背街小巷治理强化古都风韵,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紧密结合。全面落实《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启动浏阳会馆、谭鑫培故居等14处文物腾退,带动区域面貌整体改善。针对166处存在安全隐患,或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的不可移动文物,加大腾退力度。持续开展“连片联动”保护,启动法源寺、菜西、南闹市口、西四北四个片区腾退改造工作,完成全区文保片区实施规划,展现文化内涵与古都风韵。加大非遗传承力度,助力老字号发展,挖掘胡同文化内涵,讲好西城故事。

  围绕“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的主线,推进背街小巷治理工作。实施“出门见绿、垂直挂绿、点缀添绿、见缝插绿、拆违增绿”五绿工程,结合疏解腾退空间,切实做好背街小巷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大对院落和胡同内“海绵城市”的探索应用,提高透水砖铺设覆盖面,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持续做好“精品胡同”建设工作,坚持做精、做细、做优、做美,精致建设管理小街小巷小胡同。

   物业全覆盖,管理加服务

  2017年在全区完成80%的平房区和部分老旧小区的物业化管理,2018年实现平房和老旧小区物业化管理全覆盖。使平房和老旧小区集中的环境秩序明显改善,总体呈现出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面貌,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

  坚持问题导向,以公共区域及其附属设施为切入点,在平房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同时兼顾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满足居民的交通疏导、秩序维护、.安全防范、公共设施巡查、督促环卫保洁等基本服务外,还将拓展服务,例如各物业公司,可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场地实际情况,在服务范围内,利用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有序地开展好便民服务活动,更好地取得广大居民的支持。各项便民服务活动,应在本物业公司所辖的服务区域街道内,合理有序地安排和布点。各街道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自身财力状况,针对公共区域,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制定特色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鼓励、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范围从公共区域向私人领域拓展。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居民或单位的委托,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约定。

  在平房和老旧小区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中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将以“”为主的社区党建与以“”为主的行业党建有机结合。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协调解决物业管理服务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区内各类资源互利共享,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建立平房和老旧小区集中的物业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区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平房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定期研究相关工作,由区市政市容委委托区房地中心和北京宣房集团实施平房和老旧小区的服务工作,主要负责基本服务内容。各街道办事处要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基本服务内容和质量。同时,可根据地域情况开展拓展服务内容,并组织协调街道办事处与物业企业的对接洽商。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物业管理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衔接机制。

   探索新机制,构建新格局

  西城区将成立区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成立街道分指挥部,成立自治共建理事会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强化全员参与意识。

  落实“街长制”、“巷长制”,区长、街道主任分别任全区和区域总街长,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联系十五个街道,党员干部任街长、巷长。区文明办、区环境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街长巷长责任制,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广泛调动群众参与,努力争创文明创建的典范。各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把街巷胡同当作城市客厅,精心打理,确保各方工作力量汇聚到街巷、措施落实到街巷。

[责任编辑: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