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融合的困惑与蓝海:第二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我校举行

08.12.2014  12:15


  2014年12月6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和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举行。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主持,来自业界的北京青年报、奇虎360、华商传媒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福建日报集团、财讯传媒集团、光明网、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今日头条和来自学界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的诸多传媒业界高层精英和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精彩发言和深度讨论,不同理论观点在不同认知角度的碰撞下摩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本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主要探讨了当下传媒语境中,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当前传媒业的转变以及应该用怎样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当前媒介融合的趋势。

  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层面,奇虎360首席商务官刘允在《新媒介的时代特征:融合与创新》的演讲中提出媒介融合是一个技术、内容、用户和商务渐进循环的过程。多屏时代和可穿戴硬件、车载屏幕与智能家居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应用应该成为媒体运营的新常态。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作了题为《传受合一:新媒体时代的思维重塑》的发言,涉及新媒体与新公共空间的论题,并且提出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嵌入新结构、面对新物种和拥有新体验上。

  结合自身媒体融合的新探索,诸多业界高层精英也进行了精彩发言。

  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在《关于内容与平台的等价融合》的发言中认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与新媒体平台的不等价是目前媒体融合的最大障碍,传统媒体应该整合资源,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传统媒体的版权等来建立内容与平台的等价机制。

  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邱振邦对《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进行了思考,认为传统出版经济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差、生存状态不错,但新媒体分流读者、新技术解构业态、新探索不如人意。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的重构必须包括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的重构。

  华商传媒集团副总裁王朝阳通过《切割还是融合》的演讲传达出过去十年既是传统媒体发展时期,也是给传统媒体埋下定时炸弹的时期的观点,并提出互联网正逐步改造行业的应用和服务。

  福建日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曾武华的演讲中以《福建日报》为例,阐述了当前传统党报党刊的新媒体探索,但在转型期,面对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人民网副总编辑许丹丹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发展路径为例,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向“媒体跨界、媒体多元”发展的探索之路,通过媒体融合,人民日报与新兴媒体形成了互补关系,达到了效益最大化和交互最优化。

  光明网总经理杨谷介绍了光明网和微软、方正等企业的合作情况,展示了一条媒体网站突破传统的新路径。

  在电视媒体领域,来自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的副主任佘贤君提出融合发展是解决电视中年危机的大方向。电视媒体需要建立电视与受众的强联接关系,打破电视媒体收入极大依赖广告收入的僵局,找到优质的上下游的合作者,才能让电视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重生。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产品总监刘震华分析对比了报纸、PC、手机媒介的特点,强调由于用户终端习惯的改变带来了新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头条号以推荐引擎迅速将内容推送给感兴趣的人群,短时间内获取大量阅读。

  从媒介文化领域,来自学界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媒介融合带来影视文化与艺术的巨变,主要包括影视美学之变、影视技术与艺术之变、影视格局之变和影视研究与教育之变。媒介融合时代应该提倡多媒介入、网台互动和制播分离的创新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就观念、形态、传播关系的交融与变异表达了他的观点,他特别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文化观念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朱鸿军主要探讨了在媒介融合中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洪忠教授就媒介融合的生态链重构进行了探讨,他提出媒介融合是一场生态圈位置的重新寻找,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媒体融合的方向,汽车将成为最大媒介融合平台。

  会议最后,现场还进行了互动提问环节。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媒体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站在今天,做明天的事,思考后天的问题。高校传媒学院应该努力培养站在媒体发展潮头的传媒人,才能够从容面对媒体未来的新格局。


 


(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和传播效果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