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第三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热议“互联网+电视”转型时代
“电视看我,还是我看电视?”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媒介与人关联度异常复杂的当下,究竟是我们选择观看的方式,还是媒介用它的逻辑“控制”着我们?“第三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探讨的正是这一热点问题。12月20日,来自国内知名视频网站与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同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论坛由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首都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工程研究院联合主办。
副校长陈丽出席论坛,并在致辞中指出:这次论坛集多单位、多学科的学术力量,对促进“互联网+”背景下产学研联动机制的建立意义深远,是对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汇聚民族智慧、实现网络强国梦”集结号的响应。
为电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论坛由艺术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于丹主持。电视人的互联网思维以及传统媒体的视频化转型被广为关注。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文斌直言“坚持新闻立台”,他认为以央视新闻为龙头,让电视、PC、手机等多屏呈现内容,实现多屏互动,探索机制体制的融合是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主任蒋虎在《》的主题演讲中,着重介绍了北京电视台新媒体演播室把网民实时互动嵌入电视直播的创新模式,他认为电视人深度理解互联网思维至关重要。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从传统媒体视频化战略谈起,强调了采用科学激励约束机制、成本控制、专业运作和移动运营能力的重要意义。
“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
近些年,网络视频异军突起,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探讨。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认为“互联网+移动视频”是文化传播的新手段,但是在这其中“技术为王”,技术的支撑力是第一位的。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杨晖则强调,在技术分外重要的当下,实际上“内容为王”仍是不争的事实,优质内容在媒介依然倍受追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的演讲内容激发了大家的思考:“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摆脱了时间约束,节目收看的空间比时间更为重要。电视行业整体衰败的事实,让整个产业惊愕之余更加措手不及。电视的时代会被终结吗?如果会,那么终结者是网络新媒体吗?”
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陈丹青在《发展中的网络视频》中介绍了优酷土豆的未来目标:构建娱乐系统生态,把粉丝变为客户。陈丹青认为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大数据,而技术和资本是媒体融合的两大驱动力。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与自媒体的发展都将成为视频网站的重要来源。凤凰网全国营销中心副总经理郝炜指出,网媒也存在“媒体天花板”:用户增长放缓及市场的现实压力等。解决之道就是技术产品化或者创意内容再运营,如介入电影产业链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常务副院长曾祥敏在题为《自制节目的发展策略》的演讲中指出,视频网站自制节目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着重研究:一是内容,二是产值模式,三是盈利模式。
用户、屏幕与内容互动的新世界
“十年生死两茫茫”,暴风影音副总裁王刚用古诗词来表达在线视频目前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他指出,暴风影音在未来将投资奇幻内容生产企业、投资拍摄VR短片,更为注重沉浸式、交互感的用户体验研究。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展示了对“网络视频用户新闻的新发现”:虽然收集已经是视频用户终端的王者,但是电视仍然是电视剧的主要平台,付费用户呈上升状态。周结认为, 针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用户对象、不同的收看地点、不同的IP将会延展出更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进做了《算法会让我们孤独吗?》主题演讲,他认为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裸眼3D等尖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会很深远。同时,他诠释自己对几个颇具人文情怀问题的思考,如互联网时代与幸福的关系,以及我们用大拇指点击屏幕成为习惯之后是否会取代我们看世界的双眼等,这些思考激发了在场听众的深思。
(新闻中心,作者:张蔚)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