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09.11.2014  15:35

  APEC会议周期间,在国家会议中心、水立方等活跃着一群身穿蓝色或黑色制服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来自北京23所高校的2280名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里,硕士和博士占了三成;英语六级以上水平的占三分之一。北京大学共有115名志愿者参与APEC服务工作,其中有80余人在国家会议中心的综合服务咨询、入口引导、后勤等岗位。后勤岗是北大志愿者中工作时间最长、工作任务最重的岗位,每天需要搬运1千多份媒体物资和几百箱矿泉水。

  北大政治学研二学生易佳乐是后勤组成员,他说这是一项体力工作,媒体物资要从地下二层用板车运上来,然后装袋发放。此外每天还要搬运矿泉水,打包发放数百份媒体包,经常是早晨6点起床,晚上11点才回宿舍。

  后勤组8名志愿者中还有两名“女汉子”,每天也要搬几十箱矿泉水,有时回校班车来了,工作没做完,宁可放弃坐班车。易佳乐说,“这几天最大的感触可以用泰戈尔的一句诗形容,‘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四学生崔雨涵是学霸级的“工科女”。她和60多名同学在交通组,每天要跟着北汽司机驾驶的专车来往于外宾驻地酒店和国家会议中心,24小时待命。崔雨涵这几天体会最深的是:“以前我是爱学习的学霸型工科女,通过这些天服务交流,我的性格有很大变化,比以前外向多了。

  “安检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外宾到会议中心必须得过这一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寇爱民是韩语系美女研究生,负责在安检口验证、提供翻译等。每天在没有暖气的安检大棚里一站就是3个小时,面对数以千计的客流量,一刻都不能坐下休息。寇爱民说她学会了忍耐,做事要坚持。

  在国家会议中心还有一些特殊岗位的志愿者。唐恒是外交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他和另3位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每人拿着一个木柄铜铃,在主会场摇铃。每次会议开始之前、会议中间休息,再到会议重新开始,他们都要摇动铃铛,沿着会场两边绕圈示意。“第一次摇铃时很紧张,手抖,一直摇,”唐恒逐渐找到了感觉,现在做到了摇铃时旁若无人、充满自信。

  外经贸大学保险精算专业大四学生石韬被分在文件中心,他们每人都有一件特别的工作服——孕妇用的防辐射围裙。因为每天都呆在高速运转的印刷设备旁,打印8万至10万张A4纸的材料,会产生设备辐射。身材魁梧的石韬不好意思地说:“别提孕妇服,就说防辐射服吧。

  石韬还担任APEC文件官助理,文件官是一个新加坡人,对他的评价是到APEC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好的志愿者。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