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劳资问题上“左”“右”为难
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日前参访彰滨工业区并与厂商座谈时表示,选举到了,工时、工资和休假都变成选举议题,“老实讲,我真的也觉得台湾的假真的休太多了”。这一“假太多”言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民进党中央紧急发出声明灭火,随后蔡英文在脸书上致谦:“由于当时没有足够的时间,以至于在回应时没有完整表达我的想法 ,因此所造成的误解和争议,我愿意诚挚表达歉意。”其实,这根本不是没有足够时间考虑的问题,更不是没有完整表达她的意思,而是蔡英文经济发展与治理理念的矛盾之处,也是民进党执政是“右翼政党”而在野是“左翼政党”的矛盾之处。
在野的民进党以劳工与基层民众的利益代言人自居,是“反商”的,近年来更是一直高举“反权贵”大旗,攻击国民党与财团勾结,马当局的财经政策是图利财团,更攻击台商“债留台湾,钱留大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蔡英文是一个“解构发展主义”的代表,曾公开表示反对国民党执政推动的“发展主义”,强调“公平正义”、“公平分配”,即“轻发展重分配”,这也是“反商”的表现,是工商界非常担心的事情。因此在2012年“大选”的关键时刻,不希望民进党执政的企业界领袖纷纷挺“九二共识”,支持马英九,让一度被看好的蔡英文败北。
这次选举,蔡英文的选情虽然看好,但她不敢大意,更不希望工商界成为反蔡的力量,因此日前先后拜会台积电张忠谋、和硕童子贤、台塑王文渊、义美高志明与工业总会许胜雄等工商界人士,以争取工商界的支持。蔡英文还在会见工业总会企业家时特别强调她不“反商”,只是反对“官商勾结”,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也正是为了讨好工商界,蔡英文提出“台湾假太多”,回应工商界对劳工休假太多的担忧。其实,在之前会见工业总会企业家时,蔡英文就有类似的说法。当时她表示,在全球化与自由化下,企业已迈入微利时代,台湾当局不能不考虑企业的负担能力而一味为讨好劳工;任意垫高企业负担,恐将成为压跨企业的 “最后一根稻草”,企业歇业或外移将造成更多劳工失业。蔡英文为了选举,竟然“忘记”了她曾关注的劳工群体利益,批评马当局的财经政策是“讨好劳工”、增加企业负担,结果从过去的“反商”变为“挺商”、“亲商”。原本代表劳工与基层民众利益的“左翼”的民进党,摇身变为“右翼”政党。
这一事实证明,蔡英文与民进党长期标榜代表劳工权益是假的,只是为了选票。只有在野时,不选举时,蔡英文与民进党才会空洞地喊维护劳工权益,是劳工利益的代言人。但随着选举的进行尤其是执政的可能性增加,蔡英文与民进党就不能再空喊口号,不能再公开喊“反商”,不再一切以维持劳工权益为优先,结果“左支右绌”,无法权衡:争取工商界与资方,便会得罪劳工;维护劳工权益,配合劳工立场,又不得不表示“反商”,攻击官商勾结。
过去民进党的执政经验也显示,在野时,民进党是典型的“左翼”政党,以维护劳工利益者自居,把商人骂得狗血喷头;但上台执政后,民进党就变为 “右翼”政党,迅速与工商界建立了密切关系,许多工商界组织与企业纷纷“由蓝转绿”,支持民进党,民进党则早已将劳工权益置于脑后,从而曾引起劳工群体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与抗议,也才会有陈水扁因官商勾结与腐败导致民进党下台的结果。
可见,民进党是一个投机性很强的政党。在野,可随意攻击执政党,攻击官商勾结,攻击图利财团,打压企业;但执政后,要发展经济,不能没有企业,更需要企业的配合,就不能反商,否则经济无法发展,甚至造成资金外逃,经济衰退,执政权难以维持。如何平衡工商界与劳工的利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蔡英文想两边讨好是不切实际的。她讲“不论是劳工处境或中小企业经营的困境,都是她关心的议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冲突”,过于乐观。
就事论事,台湾劳工群体的体假真的是否太多了?显然不是。台湾现在才推动每周40小时工作制,在全球发达经济体是不多见的,较大陆也晚了差不多二十年。减少工作时间是世界性趋势,台湾无法回避,蔡英文也必须面对。“休假太多”争议是蔡英文社会经济政策主张矛盾的必然反应,也是她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要争取劳工群体支持,就不能向工商界利益倾斜与妥协,就不能不为自己伤害劳工利益的议论道谦;要争取工商界的支持,就不能不挺工商界,不能不听取工商界的建议,就不得不有“休假太多”之类的言论。蔡英文的经济劳工政策主张已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这也预示着蔡英文的政策论挑战才刚刚开始。(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