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余华送别恩师童庆炳

19.06.2015  13:05

  6月18日上午,童庆炳先生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社会各界师友、学生排队献花为泰斗送行。花圈上的挽联随风飞舞,如同人们悲痛的心情一样凌乱。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6月18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哀乐低回,千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送别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先生的弟子,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也赶来与恩师告别。

  党旗覆盖着的先生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夫子人格宜为天下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学识堪称百代师”,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敬赠的挽联悬挂厅前,诉说着先生的为人治学;先生与家人、好友、学生的合影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仿佛先生并未离开;王蒙、铁凝等敬赠花圈挽联,哀悼先生离世。

  礼堂外,吊唁送别的人默默排成长队,他们胸戴白花,手持素菊,安静等待着与先生告别。

  1988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在职人员“文艺学·文学创作”委托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辅导员并授课。莫言、余华等知名作家都是他的学生。昨天,莫言、余华也前来与恩师告别。

  莫言身着白衣黑裤,神情凝重地向恩师三鞠躬。他说,童老师是一位非常宽厚的长者,作为他的学生,创作上、生活上都得到了老师很多照顾。

  余华说,毕业后,和老师聊作品,也聊生活,是师生,更是朋友。余华每年都会去看望老师,他本来与童老师约好,这周末见面,没想到老师竟突然离世。

  北师大1999级博士生吴子林送别恩师时,泣不成声。“我和童老师有十多年的交往,童老师的一生就是六个字——‘为学术、为学生’。”2004年,吴子林开始创作童老师的传记,今年8月即将出版。恩师没有看到这部作品,这是吴子林最大的遗憾。

  20日,北师大将举行童庆炳先生追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