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绿海 绿海变金山
从蓝田入秦岭,山势有别于其他,少了陡然直上、拔地而起的巍峨峻拔,多了些缓缓而来、连绵起伏的清新婉约。三里镇黄龙山就是这种“婉约派”青山,远观如同丘陵绿浪滚滚,近看满山的核桃青果结出丰收的喜悦。
然而,难以想象10年前这座青山“绿海”还是一座与杂草、石头为伴的荒山。
谁让荒山换新颜?9月14日,记者来到黄龙山,找到高海贤时他正蹲在地里和工人们装核桃。洗手整理之后,手指仍是乌黑色。高海贤笑着说:“自从和核桃结缘,这手就没白过。”在他看来,黄龙山有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集体林权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改开始,蓝田县三里镇政府的黄龙山林场集体产权得到了明晰,韩城农民高海贤几经考察之后,从镇政府手中接下了972亩荒山50年的林权。“这山头以前荒得很,土地难管,大家也都懒得管,荒了几十年。”附近村民李兴国告诉记者。千亩荒山地是块儿“烫手山芋”,石块、杂草,几乎没有一块可耕种,没进行林权改革前不能进行流转承包,群众没有管护林地的积极性。
“当时,以较低廉的价格进行林权流转,下誓要把荒山进行大改造。”高海贤觉得这里的环境气候与韩城相似,经过土地平整改良后,种植家乡的花椒树一定有赚头。随后,高海贤和请来的工人们一起下地:“锄头一下锄的是土,一下又锄的是石头,这千亩山林不知整出了多少石块。”总算平整了,他便栽下了3万棵花椒苗子和2.7万棵核桃苗子套种。“谁料到花椒树水土不服,一棵也没活下来,可核桃树却异常茁壮。”随后,高海贤忍痛砍了“娇气”的花椒,换成了20种不同种类的核桃,经过几年嫁接改良,选育出适应黄龙山气候的栽植品种6个。
沿着生产路向山顶走,成年核桃树树荫下生长着幼年核桃苗。从山顶处向下望,看到土地里隐约藏着一条条规则的“线”,高海贤自豪地指着它们说:“那是滴灌管道,能节约不少水哩!”生产路上,打完核桃的工人用蛇皮袋子将青皮核桃背回加工厂。一台脱皮机、一台分选机、一台烘干机组建的生产车间格外热闹,工人将筛选好的核桃装箱装车,销往各地。
土地平整挖石块,人工培育核桃苗,高海贤硬是将光秃秃的蓝田三里镇黄龙山,变成了被数万棵优质核桃树覆盖的生态山,在为灞河下游提供优良生态保障的同时,也成为高海贤致富的宝山,不算育苗售苗,仅核桃干果销售一项,他每年就有8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还吸引了附近农民在此打工,干活儿的同时,他们还能享受到农林技术专家现场培训核桃种植技术。“人均每月1500元,每年合作社支付打工的劳务费达20万元。”高海贤告诉记者。
此外,他带动当地797户也投入到核桃致富的事业中,以“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形式,涉及核桃种植面积10600亩,形成科研、教学、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全方位服务体系,成为蓝田核桃产业致富的有力带头人。
在高海贤看来,林权制度改革是机遇,为致富带头人提供了植绿造绿的广阔空间,使得集体林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流转之后的林地无限活力。(记者 闫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