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杭书院“义”主题年度会讲在京举行

23.01.2015  17:26

  光明网讯(记者李晋荣 通讯员蒋波) 为期两天的苇杭书院甲午年年度会讲近日在北京举办。会讲以“”为主题,采用传统书院会讲模式,根据嘉宾年齿依次发言。开幕式上还同时举行了“重归经典文化倡议书发布仪式”“‘四书六经’讲习班启动仪式”和“苇杭文库经典玩诵本首发仪式”。

  著名儒家学者、北京农学院退休教授张祥平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中秋(秋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先生,山东大学教授黄玉顺先生,清华大学教授方朝晖先生,复旦大学教授白彤东先生等数十位哲学、伦理学领域知名学者参与了研讨。

  会讲先后由苇杭书院山长杨汝清、河南大学教授曹建墩、人民日报编辑萧伟光、中国戏曲学院讲师孙焘等人主持,围绕“何者为‘义’”“义利之辨”“义与其他德目的关系”“儒家之‘义’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精神”四个主题展开。

  在为期2天的会讲中,学者们各抒己见,言论争鸣、观点璀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先生认为,古典正义论的价值基础是“”,“”落实在政治上就“”,而要“”则须“”,由“”才能实现“”。姚中秋先生从西方“两希”传统入手,指出西方的“上帝”和中国的“”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能言”而后者“不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张祥龙先生以美国拒绝现代文明的阿米西人为例,阐述对抗主流价值的生活团体存在的可能性,引起了在场各位认识的热烈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廖申白先生则指出,一个不正义的全球社会,不可能实现持久和平。世界秩序不能只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来维系。

  在次日的会讲中,方朝晖教授从传统儒家义利观出发,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功利风气的弊端,得到与会听众的热烈呼应。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程钢先生通过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反思,呼吁思考如何在其中注入更多“君子之义”的内涵。

  会讲还设有互动环节,来自民间私塾教育的国学推广者指出当今儒学传播中的“学院派”和“草根派”存在较大隔膜;亦有批评者指出,对于“”的讨论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一味在古人的思想中打转。此外,与会人员还就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亲亲相隐、德治与法治等讨论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交换了各自的看法。

  本次会讲由苇杭书院主办,深圳孔子荟、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和海航鹅湖读书会协办。

  苇杭书院创立于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于2009年1月,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年度会讲。苇杭书院取意《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意以一苇之力可达至止于至善之境。

  杨汝清山长表示,他希望书院作为一个开放的、公益的文化平台能够一直发挥积极作用,为儒学的复兴和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