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教育将引入党校和高校
中新北京网10月28日电 (记者 曾鼐)28日,北京发布10个“重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专项系列成果,艾滋病防控引发关注。北京市卫计委委员郑晋普表示,计划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政策和知识纳入党校等机构,加强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并在高校进行试点,纳入高校课堂和军训第一课,提高年轻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感染艾滋病”。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的开场白,让会场增添了几分凝重。
北京艾滋病防控,如今面临着严峻挑战。研究显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占95.3%,其中男男同性性接触者传播占73.5%。
针对北京艾滋病防控的特点,2006年,北京市科委已拉开了“艾滋病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研究”的序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牵头,联合国家CDC、北京市CDC、北京各大医院及科研机构等十余家艾滋病研究优势单位,共同完成了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Beijing PRIMO Cohort(“北京原发HIV感染队列”)。在我国率先提出了“锁定及阻断HIV感染关键人群及关键时期”的艾滋病防控新策略,对HIV感染高危网络进行靶向干预。
经过多年的研究,吴昊和他的团队发现,近年的新发病例中,男男同性恋群体比例在上升,且发病较快。他认为,同性恋群体中的艾滋病传播将是未来防控的难题和重点。
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80%的新发艾滋病感染是同性恋;在中国,70%感染是异性恋传播;而在北京地区,80%—90%的感染是同性性传播。
吴昊对中新网记者介绍,根据调研结果,以往的艾滋病防控效果不好,如避孕套在同性恋群体中使用较低,20%的同性恋群体有异性性行为,且一般不接受干预。
“中国一半的艾滋病患者找不到”。吴昊说,现在艾滋病的防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检测筛查出患者,早干预、早治疗”。他说,根据现有的中西医疗法技术,只要对于艾滋病尽早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将患者寿命延长55-60年,且治疗后,就不会再具备传染性。
北京市卫计委委员郑晋普当天表示,将广泛开展艾滋病业务培训、宣传等工作,计划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政策和知识纳入党校等机构,加强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控认识;并在高校进行试点,纳入高校课堂和军训第一课,提高年轻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当天,抑郁症、白血病、腰间盘突出等重大疾病的医疗创新科技成果也在京公布。20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重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专项是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和首都特色学科创新研究”。计划到2017年,北京将形成不少于10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形成3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首都优势学科,建立100项诊疗规范标准。(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