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借“砖”呼吁遗产保护

15.06.2015  05:24

  京报网讯(记者 陈涛)一块古砖,承载一段历史。而在艺术家应天齐眼中,它们不仅与历史相关,还反映出人们对待祖先文化遗产的态度。近日,“《砖问》——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成百上千块来自安徽芜湖古城废墟的古砖,走进展厅,与影像结合,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

  “作品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在快速前行时所面临的遗产保护问题,我想通过展览对这些问题进行叩问。”对于“砖问”,芜湖人应天齐如此破题。至于为何选择“”作为艺术主题,他回应说,面对古城拆迁后留下的废墟,他感到惋惜和无奈,“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设与改造的方式?当古城、古村损毁后,还能从哪里找回那些文化符号?”他希望经由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和他一起思考这道关于文化与传承的命题。

  曾经在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引起轰动的大型装置作品《砖魂》,此次也来到展厅。应天齐介绍了这件作品的由来。数年前,他在安徽南部古村落西递村采风时,当地一位长者送给他一块从拆迁旧祠堂留下的古砖,上面清晰写有“西递节孝祠”字样。后来,应天齐将这块砖击打成粉末,与现代材料融为一体铸造成仿古砖艺术作品《砖魂》。

  本次展览重头戏——大型装置《砖问》长11米、宽7米,由近千只木箱组成,里面装满了芜湖市民从古城废墟捡拾的古砖。2014年秋,应天齐在芜湖老家组织了一场名为“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的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成千上万当地民众不计报酬,自愿参与,从废墟里捡起旧砖,写上自己的名字,封存起来。“我想让后来者知道传统是什么,至于古城复建,又当如何建造。”应天齐说。在他看来,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记录历史,“我用砖头、影像真实地记录城市化进程中那些逝去的古老建筑,也包括它的问题,但我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一切都还在行进当中,我想让参观者来反思、评判。

  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