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善的艺术修行者

29.01.2015  16:41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这是刁军翔喜欢的一句格言,而在雕塑系工作室内,他的众多雕塑作品背后,他矢志不渝的求索之路也默默的诠释着艺术的追求。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

  年少时的刁军翔,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高中时,他接触到艺术这门学科,便深深的喜欢上了。寻求艺术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同道学子,在相互鞭策与鼓励之下,他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一艺术圣地心驰神往,“到北京去”这个想法在他心中越来越坚定。到北京去,去那大师云集、视野开阔、思潮敏锐的地方,去吸纳,去浸染,去锤炼,去锻造。

刁军翔在金属焊接实验工作室。

  十几年前,高中的他只身一人,背负着厚重的行囊,开始了寻求艺术的北漂生活。那时,家里支持两个姐姐攻读大学已是花光了所有积蓄,04年家中便在经济生无法给与他任何经济上的支持。在寻艺的路上,他端盘子、摆地摊、做家教、发传单,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坚持”是刁军翔谈到最多的词。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学业重任,生活压力,他一臂承担。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

  知恩图报、积善回馈是刁军翔一直奉行的行为准则。他北漂求学的艰难岁月里,有幸承蒙很多善良温情的师长、朋友的无私帮助和关爱。点点滴滴,他都铭记于心。一穷二白时,朋友们鼎力相助;交不起学费时,辅导老师主动免收学费,并鼓励他要勤加练习;母亲的意外离逝,是老师和同学的关切陪伴,热忱谈心,鼓励他卸下包袱,着眼未来。

作品制作过程。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但他看来,人不只是自己的太阳,还可以做别人的太阳。他进入清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无报酬的辅导近20名像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学生考入不同的大学。刁军翔在帮助他人完成梦想的同时也鼓励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帮助实现别人的梦想。

    “清华给了我广阔成长的平台,也教会了我在踏实做事中承担起清华人的责任,践行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本科入学之初,他参与了《学院雕塑》杂志的创办,与《学院雕塑》共同走过了6年。在杂志的发展过程中,他也在寻求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并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与才识。六载春秋,《学院雕塑》已经成为雕塑专业最具学术性的杂志之一。而刁军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六年磨练,学会了用行动坚固梦想。

至真至纯,超然自若

  在刁军翔看来,曲折的历程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磨砺,启发了他对于真善美的笃信和珍视。自始至终他都陶醉在对于雕塑艺术自律自省的蓄积和修行中。

刁军翔作品《乐呵乐呵》。

  美术学院紧张的学习节奏,高涨的创作氛围,更增添了他雕塑创作的热情和信心。无论是参观鉴赏作品,还是亲身观摩参与老师们的构思创造,他都无比投入。他坦言,自己甘于清贫,追求至纯至善、真情实感的艺术品格。他希望把最自信、最人性、最自然、最个性最哲理、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出来,把艺术当修行,心境空明、拔除杂念,以求收获创作的澄净和智慧。

  雕塑是实践性的艺术,本科的初步学习为他研究生的钻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中,他用至真至善的态度去钻研学术,先后创作了《百合》、《忆春》、《雏菊》、《乐呵乐呵》、《宁静致远》、《陌上花开》等70多件习作和30多件创作。在导师李鹤老师的带领下,他参与创作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和三大战役主题浮雕等课题,让他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感悟中,体会到了先辈们的奉献精神。他还认为“艺术贴近生活”,以人为创作的出发点,让作品融入生活的感染力和舒适性,做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至真至善的作品。

  他曾满怀信心地说,“我希望把自己生活的磨砺和丰富的经历结合一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的艺术观念结合一起,用梦想雕刻现实,锻造艺术之美,传播艺术魅力。”

   人物速览

  刁军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12级 直硕生,师从李鹤副教授,主要从事雕塑理论、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和雕塑艺术基础教学研究。刁军翔在读研期间多件作品先后被“中国雕塑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在《学院雕塑》雕塑编辑部成立以来,刁军翔已执行编辑《学院雕塑》第十七与二十二期。发表4篇专业文章,并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一等奖学金、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五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一等奖、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银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12年度创作优秀奖等。

清华新闻网1月29日电

供稿:研通社  学生编辑:长 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