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02班

25.04.2015  19:02
谢阿海

 

作者在大亚湾核电站结束工作后留影。

  谢阿海,196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核反应堆自动控制系统专业。先后参加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建设。2000年11月退休,又在中广核集团返聘,参加国家引进三代核电技术、台山核电引进法国EPR评标和谈判,参加红沿河核电站建设。因在核电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退休后,本来可以在家享清福,但我有核电工程管理经验,身体也好,又遇上中国核电开始大发展,有经验的核电人才紧缺,多个单位曾给我打招呼要聘请我。退休后,我在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被返聘工作了10年半,接着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作了2年半,之后还短期受聘做了一些工作。

  因为工作的需要,加之我也很乐意继续为祖国的核电事业做贡献,这就使我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度过退休后的十几年,心里感到自豪和欣慰。很高兴我实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梦想。

国家引进三代核电谈判价格组

  2003年10月国务院提出将“适度发展核电”改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为了解决我国核电堆型种类多、工程造价高、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不强等问题,决定引进三代核电.我参加招标书编写,也参加评标和谈判,担任价格组副组长。

  2005年2月28日,中国核电建设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设计、供货、建造,在北京通用技术大厦收标,法玛通、西屋联队、俄罗斯三家运来各有十几箱1吨多重投标书。法、美、日、俄等四国大使馆商务部代表出席接标仪式,许多新闻媒体记者争相采访报道。这是中国核电史上最大的一次国际招标,在国际核能界引起巨大反响。

  阅读冗长的三家标书,是十分繁重和费脑的工作。由于价格评标与设计、设备供货、服务范围、技术指标密切相关,我花了较大精力,有重点地阅读了投标书的技术内容。 为了对三个投标进行经济分析,我查阅许多资料,自己编制了投资估算,为领导确定核岛设计、供货的价格底线和谈判提供了依据。我的分析资料为谈判压价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数据,受到国核技筹备组领导的赞扬。

与外商谈判较真

  在三代核电引进技术谈判中,我认真思考,敢于和外商较真,避免受骗上当。

  在核电谈判中,核燃料价格谈判是一件比较难的工作,技术和价格内容比较复杂。2007年7月,我参加台山核电项目核燃料组件谈判。谈判一开始,法方就在白板上列出价格分项公式,试图先把我们吓蒙,使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勇气。我马上反问对方:为什么公式中浮动部分的系数太高?法方不得不表示可以商量。我向法方指出,法方市场价格比美方市场价格高得太多了。对方看我了解很多,问得很细,第二天不得不提供单价计算的数据,并再三说明,他们对我们很透明,没有蒙骗我们。在燃料供货后勤服务费谈判中,法方提供的六氟化铀容器30B型的装载量低于世界普遍水平。数据证明法方计算每个容器装载量少49%,这导致每炉料需要的容器量多,相应的容器清洗、包装、运输等服务费用也高。经过与法方斗智斗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燃料组件价格降了1000多万欧元,折人民币1亿多元。尽管日夜谈判十分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2005年9月法玛通公司向国核技领导提供了一份《关于AREVA/法玛通三代投标的情况汇报》材料,领导要我出面与法玛通的项目投标经理Lanchet先生、副经理Foissaud女士对EPR的造价问题进行澄清。会议中,我与法方代表进行了多次周旋,最终Lanchet先生不得不承认法方计算的价格只是成本价,未考虑还贷期财务费用、电厂退役基金和纳税。

讲课和服务

  我受聘中广核工程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核电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电投电力工程公司核电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中广核工程公司,我担任并参加了约五本教材的编写工作。讲课也是我重要的工作,我应邀去讲课的单位很多,中广核集团内的一些单位。以及中核建设集团二三公司、华兴公司、山东核电等建设公司我也被邀请去全国一些核电单位讲课。

  我的讲课内容充实,案例丰富,切合实际休息或下课时,学员们常常围拢来和我讨论问题,认为我的讲课内容让他们学到了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这些教案是我长期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清华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搞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给我造就的宝贵思想根基。许多学员感觉我讲课的材料很实用,要拷贝我讲课的电子课件,我也毫无保留地送给他们。年轻人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也感动了我,使我看到祖国核电事业的美好未来。

  2007年,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官员A.M.Tariq先生,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到大亚湾接受在岗培训半年,公司安排我作为他的导师。周末,我还带他到深圳一些旅游景点游览,也带他到深圳东门商业街逛商场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这让他亲身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愿做中巴友谊的使者。他现在是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建设协调部经理。通过电子邮件,我们的友情不断。

幸福和睦的家庭

  夫人与我是福建漳州同乡,她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儿子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并获优秀博士论文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儿媳妇硕士毕业。儿子孝顺,有事愿意和我们商量,听取我们的意见;婆媳关系很好,都是有文化的人,容易沟通,相互体谅。

  小孙女出生后,我们老俩口就与儿子一家,还有亲家母住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其乐融融。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打扫卫生,都是我们老俩口每天的作业。我和老伴关系很好,我有腰伤,行动不方便,她身体好,每天买菜全靠她。小孙女由其外婆带。我们与亲家关系也很融洽。我们不请保姆,也没有请过钟点工。年轻人工作忙,我们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一有空也来帮助做些家务事。

健康的生活

  我体会我的健康得益于能吃、能睡和适当的锻炼。做到不懒、不馋、不贪。牢记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

  我的牙比较好,至今仅补了3颗,其它完好,所以啃硬骨头也不困难。牙好胃口也好,在大亚湾和红沿河核电基地餐厅,我每天早饭要吃两个馒头,两碗稀饭,一个鸡蛋,一碗牛奶或一盒酸奶,一碗燕麦片,但不吃咸菜。

  退休前,我工作忙,压力大,血压高,觉睡不好,每天吃降压药和安眠药。退休后,卸去了重担,我睡觉很好,晚上一睡就近8小时,午睡约1小时,躺下很快就睡着。现在我每天只吃半片降压药,血压保持正常。 

  退休后,我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清华老师教的广播体操和简化太极拳,在毕业后,几十年如一日,我一直坚持。我每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即使在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冬天外面很冷,我也出门走走。我散步,还喜欢倒走,主要锻炼腰肌。在大亚湾工作时,我也常去游泳。

  我每天早晨洗漱后,喝一杯温开水。日常喜欢喝清淡绿茶。每天吃一个水果。我不抽烟,不喝酒。在上班时期,只有应酬才喝点酒,也尽量喝红葡萄酒,少喝或不喝白酒。我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擦身,无论是晚上还是早晨都是这样,哪怕是冬天,从不间断。晚上用热水泡脚。

腰伤

  我长期患腰椎间盘突出,起源于1967年在北京核二院工作时。当时毛主席指示“深挖洞,广积粮”,我参加挖地下防空洞。有一次抬水泥电线杆,我用力太猛,腰扭伤,虽然让盲人推拿按摩好了,但潜伏韧带损伤,逐渐发展为腰疼,走路困难。我到过多家医院治疗。但到2008年,检查发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已压迫脊髓中枢神经。虽然腰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2009年3月,我决定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动手术,手术后行动却不能恢复正常,走路时腿不听使唤,一瘸一拐。

旅游开阔视野

  在工作之余,几次旅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007年12月,我趁儿子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机会,和老伴一起去美国旅游,从西到东,游览了许多地方:著名的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琳琅满目的华盛顿航空博物馆,靓丽的纽约时代广场,911恐怖的大楼废墟,壮观的美国大峡谷,热闹非凡的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

  2013年6月,我利用休假机会,应小舅子的邀请,和老伴去加拿大旅游。落基山国家公园,哥伦比亚大冰原,爱德华王子岛,美丽的千岛湖,这些堪称世外桃源。气势磅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低调质朴的多伦多大学,法国风情的魁北克,使人流连忘返。加拿大到处是黑土地,我非常羡慕。在那里的华人有个顺口溜:好山,好水,好寂寞。
2013年9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去长白山风景区旅游,我和老伴一起花了55分钟,从西坡徒步登了1442个台阶,受到同行年轻人的赞扬。到达山顶时天气晴朗,湖水碧蓝清澈如玉、秀丽壮观的天池全景尽收眼底。

  工作免不了紧张和烦恼,当我走进绿水青山的大自然,一切烦恼、紧张都烟消云散。                                 

2014:继续服务

  2014年我结束了长期上班的生活,开始在家“短期受聘”。

  我也参加评审会,但决不是听听报告、即席发表几点意见而已,会前我都要预先阅读评审材料。有些材料内容多,有的需要在家花许多时间阅读。会后,我常常把我的意见整理成文寄去,避免会议记录遗漏或出错。虽然辛苦一点,但我放心。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将于2015年5月举办“核电项目经理培训班(第八期)”,我已收到去讲课的预约通知。红沿河一期工程总结,我作为编委会顾问,还要参与。

  2014年3月,我回福建漳州老家给父母扫墓,也会见中小学同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50多年没见面,昔日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如今已头发花白,但欢声笑语中还能辨认出儿时模样。大家问长问短,谈笑风生,诉说人生的酸甜苦辣,百感交集。

  我翘首期待着毕业50周年重返清华园。回首往事,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品味人生,我们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清华母校的教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私奉献成为我们乐观向上、健康有为的最佳精神食粮,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相信清华精神将不断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编辑:田心 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