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

05.01.2016  09:06
  广西建立有众多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到有效保护,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类保护比例高达90%以上,一些被认为灭绝的物种被重新发现,许多珍贵濒危物种得到恢复和壮大,有的成功进行人工繁育开发利用。
      自然保护区这些“国宝”得到如此良好的留存和发展,是因为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长年累月在守护。
      雅长博士张自斌
      兰情雅志
      桂滇黔交界有一个名叫“雅长”的偏远去处——全国惟一一个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深藏着“雅花”,而且深居着“雅士”。
      他身穿户外服,戴着近视镜,没有学贯东西者常见的清高和傲气,却有着科研工作者常见的低调和执著。他叫张自斌,一个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他2011年5月回到家乡广西,特意选择到雅长保护区工作。保护区所在的花坪镇气候干燥,当年夏天全镇惟一水源不能正常供水,博士初来乍到就尝到了挑水的滋味。博士反而把父母孩子也接到小镇来,与雅花长伴。
      在一个刚成立不久、几乎处于“零”状态的基层单位,没有基础设施,没有仪器设备,没有项目经费,没有实验条件,要开展科学研究,其中困难可想而知。博士查阅大量与保护区及兰科植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突破口。经过一系列努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基础性研究终于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实质性进展。
      接着,他组织科研人员,在区内先后开展野生兜兰属植物分布形成机制研究、尖囊兰生境及空间格局研究、羊耳蒜属植物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其它物种种群动态监测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他们掌握了大量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在某些领域有了重大发现。在反复观测和试验中,一个个猜想逐步证实,一个个谜底逐渐揭开,一个个梦想正在成真……
      进行兰科植物科学研究,最终使命是资源保育和永续发展。贵州地宝兰是“消失了一个世纪”的珍稀物种,由于遭到人为活动的严重破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他们发现,这一曾被国内外专家误认为已经灭绝的贵州地宝兰,却奇迹般在雅长保护区内有小面积分布!拯救并保护这一野生珍稀植物资源,义不容辞,他随即开展保育研究,有条不紊实施人工辅助生境恢复方案,之后进行野外放归。人工繁育成功的首批贵州地宝兰,现已茁壮成长为大植株。张自斌和伙伴们走遍保护区山山梁梁、沟沟洼洼,为这些宝贝寻找气候地质等条件跟原分布地都非常相似的归属地,护送它们回到大自然怀抱。
      监测羊耳蒜的传粉特性,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没有监测设备,他自己花钱购置。羊耳蒜开花季节,正值炎炎夏日,野外“埋伏”观察昆虫传粉,既不能动,也不能使用防蚊水,只能默默忍受闷热、蚊叮、虫咬。夜晚,博士经常独自待在悬崖峭壁之上,睡在密林草丛之中。
      时光荏苒,一晃5个年头过去,博士的坚守带来骄人的业绩。回归野外的贵州地宝兰适应了环境,茁壮成长。他的科研工作就像那片兰花一样,已是五彩缤纷,硕果累累。他发现兰科植物新种2个,其中雅长玉凤花在SCI(PHYTOTAXA,影响因子1.76)上发表,另一新种雅长山兰(暂命名)也处于待发表状态;另发现广西新纪录植物物种5个,分别为贵州虾脊兰、齿突羊耳蒜和大花斑叶兰、一年生风铃草和滇南冠唇花;申报并获准建立贵州地宝兰保护小区1个;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4篇……
      弄岗巡护员王兆月
      勇者的守望
      黑叶猴、白头叶猴、千年蚬木王……这些极其珍稀的动植物,在地处中越边境的弄岗自然保护区留存下来,因为有一些年复一年与其相伴的巡护员,不辞艰辛、愿冒危险守护着它们。年过半百的王兆月,有20多年就行走在这片森林中。
      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珍稀动植物成了盗猎盗伐者的目标。2000年,三联保护站辖区先后被盗伐29棵蚬木。管理局领导找到王兆月,希望他到三联站工作,他爽快地奔赴条件更艰苦的地方。
      每天,他带领护林员巡山八九个小时,节假日、双休日也不休息。一旦接到举报或发现可疑情况,就组织大家带着干粮饮水伏守,往往一蹲就是十天八天。严寒酷暑,蚊叮虫咬,全不在话下。
      2003年11月4日,群众举报57号界碑附近有人盗挖树木,王兆月带上一个同事立即前往查看。果然,一棵一人抱不过来的重阳木周边,8条壮汉拿着钢钎、锄头、油锯正在盗挖。王兆月大吼一声:“停住!”这些人先是一愣,发现来人只有两个,立即挥舞钢钎直奔过来。王兆月立即亮出林业行政执法证表明身份。
      站在一旁指挥的胖大个,走过来先敬上烟,悄悄说他是某某领导的什么人,请兄弟网开一面。王兆月不吃这一套,要求他们马上把泥土回填。胖老板指手画脚地威胁:“等着瞧,收拾你!”王兆月理直气壮地回应:“如果不停止违法,法律会收拾你们!”胖老板见软的硬的都不行,只好把泥土回填,灰溜溜地走了。
      2009年1月13日入夜,王兆月正在值班,21时40分左右听到两次枪响,知道有人趁夜偷猎,当即带上一位同事循枪响方向巡查。来到一处小路口,5个身着迷彩服、身材高大的外地人从林地出来,其中两人手持猎枪,一人提着豹猫。同事轻轻扯一下他的衣袖:“人家5个人,还有枪。”王兆月拍拍同事肩膀:“不用怕,狭路相逢勇者胜!”言毕打开强光手电照射对方,上前一声大吼,没等盗猎者反应过来,眼疾手快地缴下了两支猎枪。失去武器的盗猎者只好顺从地被带到保护站,接受教育后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在铁面无私的背后,王兆月也有温情暖人的一面。一次巡山时,发现当地一村民装铁夹偷猎被抓个正着,按法规要对当事人罚款300元以上。王兆月看到交来的罚款中有一扎扎伍角、两角和一角的小钞时,不禁阵阵心酸。随后他了解到这个村民家庭十分困难,两个孩子正在大学读书,村干部也到保护站求情。法律是铁,人情不能枉法,王兆月只能依法处罚。过后,他特意带上自己的500元钱,来到这位农民家,对他说:“你家庭困难我们知道,我个人可以帮你一下,盗猎野生动物却不能免罚。”这位农民感动得泪流满面,第二天主动写了检讨书交到保护站,这件事对全村都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2002年至今,王兆月与同事们先后现场缴获枪支12支。历年的调查监测数据显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重点保护物种在保护区稳定增长。
      九万山巡护员龙春华
      踏遍青山人未老
      1990年,龙春华从部队复员,分配到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西保护站,1995年转为正式工人,25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巡护森林、绿化荒山,在野外进行最辛苦的劳作。
      鱼西保护站辖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难免出现一些为牟暴利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非法采矿、侵占林地、盗伐林木、捕猎野生动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龙春华总是在第一时间抑制事态发展,制止违法行为。平时,他走村串户宣传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009年底,管理局开展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龙春华与同事一道走遍林区,对违法采矿点进行排查摸底。“这是保护区辖区,不能随意破坏。”这样的话,有些不法采矿者听不进去,反而恶语相向,甚至进行人身威胁。龙春华以法律为武器,直到说服采矿者,使其知难而退为止。
      “身在林海中,防火记心中”,森林防火对于自然保护区尤为重要。龙春华多年来在防火方面完全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护林防火知识个人认识到位,二是护林防火工作宣传教育到位,三是护林防火工作狠抓落实到位,四是护林防火监督工作到位。(记者  谢彩文  通讯员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