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特色系列报道之十六——自发荧光技术可提高胸膜疾病诊断准确性

01.08.2016  20:36

  胸膜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重大比重。胸膜病变表现多样,在常规白光胸腔镜下医生肉眼观察的诊断特异度仅为21%。针对这一问题,北京朝阳医院童朝晖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首次将自发荧光技术应用于内科胸腔镜中。并于2013年获得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支持,开展自发荧光技术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以验证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该研究在100例手术中先后使用自发荧光和常规白光两种光源的内镜探查胸膜腔,通过与作为诊断金标准的胸膜病理结果对比,分别计算两种光源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自发荧光对于胸膜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常规白光。证实了自发荧光技术可以在镜下更清晰地描绘出胸膜疾病的病变范围,对于胸膜疾病具有极高的诊断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价值。此项技术有助于镜下微小病变的发现及病变范围的准确勾勒,并将助力胸部恶性肿瘤的准确分期,从而使患者受益。
  该研究系统地观察了各种常见胸膜病变的荧光表现,打破了现阶段国内尚无自发荧光技术应用于诊断胸膜疾病的局面,为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支持手段。此外,自发荧光设备在临床工作中较易获得,便于广泛开展。相关论文已分别发表于国际著名呼吸专业期刊《CHEST》及国内著名呼吸专业期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得到了国内外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