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开放·细致——十九大新闻中心启用首日速写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题:自信·开放·细致——十九大新闻中心启用首日速写
新华社记者 刘羊旸、崔静
10月11日,新闻中心外国记者组工作人员在给外国媒体工作人员发放证件。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设在北京梅地亚宾馆的十九大新闻中心11日正式开始对外接待服务。境内外记者将通过这一重要窗口和渠道感受大会气氛、了解大会信息。
11日清晨,十九大新闻中心一开门,来自香港无线电视的女记者陈逸思便来到记者接待处领取了证件,成为首位拿到采访证的境外记者。据新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800名境外记者报名采访十九大,比十八大时增加近百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境外记者报名尤其踊跃。
红色的中英文记者采访服务指南、欢迎中外记者朋友采访的红色横幅和电子屏幕、红色背景的指示牌……新闻中心为前来采访的记者提供了热情而周到的服务。
记者在新闻中心看到,在这里设有多个功能区,为记者提供新闻发布、图片资料、网络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全方位保障记者采访的顺利进行。
“十九大新闻中心与往届相比,在提供网络和新媒体服务方面增加了一些新手段。新闻中心从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十九大新闻中心主任胡孝汉说。
在新闻中心三楼,记者来到了今年首次设置的融媒体访谈室。为满足各媒体在融媒体采集和播发方面的需求,特别提供了这个访谈室。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这里,有线传输的网络端口可以供20个有不同需求的记者同时制作视频直播节目。此外,这里还有WIFI网络覆盖,不接网线也可以顺畅地传输节目。
记者注意到,新闻中心多个贴心的“首次”为中外记者采访带来了诸多便利:
首次开通微信公众号,记者可以在移动状态下,及时接收新闻中心发布的大会议程、动态、公告、通知和相关信息资料;
首次开发使用记者报名注册系统,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媒体记者采访报名申请;
首次开发使用境外记者采访申请系统,记者可以通过系统提交采访申请并可以在线查询受理情况。
除了硬件设施和技术保障外,新闻中心还为记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服务。与往届相比,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等活动数量都明显增加。还将组织记者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参观采访活动,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
十九大报告是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介绍,十九大新闻中心将为记者提供中、英、法、西、日、俄、德等12种文字的十九大报告稿。
这些变化及细微之处,正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