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顶上搭起“空中楼阁”

05.02.2015  17:53

 

  “我们楼边上搭起了空中楼阁,用几根钢管、角铁支着竹胶板,上面就是房子和水泥浇筑的楼板,从底下走整天提心吊胆的……”有市民向本版读者邮箱[email protected]反映,他们向有关部门投诉过多次,但迟迟看不到拆的动静。得知居民们的抱怨后,街道觉得很委屈,“这些违法建设已经进入程序中,要想强拆走完程序时间较长,谁都知道那是违法建设,执法总不能违法吧?

  楼间过道搭起“空中楼阁

  丰台区横三条15号楼是一幢5层高的灰砖楼,楼北侧是一排小房子,到了楼西北角,小房子一下子长了个儿,成了二层的“空中楼阁”。

  贴着15号楼墙体有一个红色铁质楼梯,只有一人来宽,顺着楼梯走上去,可以看到上面平台有3间彩钢结构房屋,自北向南排列,都安装着窗户和防盗门,房子前面还有一个平台,水泥地面。

  房子分为两部分,靠南的两间和靠北的一间房子之间被用铁丝网隔开了。原来,北侧的房子有单独的楼梯上下,楼梯被盖在了一个小房子内,楼梯口有铁门把守,楼梯间施工还未完成,已经封闭了起来,门还没有安装,光秃秃的门框内是沙土和砖头。

  回到楼下,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3间“空中楼阁”一部分是搭建在原有的小房子上,另一部分是靠钢管和角铁支撑。从底下能够清楚地看出,楼板是用竹胶板打底,上面浇筑了水泥,透过竹胶板的缝隙还能够看到水泥。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片楼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公房,楼下的小房子是大家搭建的煤棚子,已经很多年了。“前两年政府给通上了暖气,冬天再也不用生火取暖了,我们真的很高兴,可谁知道小煤棚没拆了,还有人盖起了空中楼阁!”这位居民说,本来那些小房子已让通道变得很狭窄了,连抽粪车进出都困难,可有人还在这上面盖房,而且是悬空的,“进出都从这下面通过,让人提心吊胆的,真受不了!

  楼里的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可是一直没有解决,房子反而越盖越大,最开始是一间,后来两间,现在是三间,把整个通道上方都盖得严严实实。这位居民说,“这些房主要用来出租,还私自接了水电气,安装了空调。万一发生了火灾等意外,消防车都进不来!

  想强拆走完程序时间较长

  “我们之前就接到了居民的举报,也去现场阻止了多次,相对人一直不配合,城管分队也按照行政法在走程序,但距离真正能够强拆还得一段时间。”东铁匠营街道一位工作人员也是有苦说不出,“我是去年才来的,这段时间我跑那儿也得三四趟了,电话更是打了不知道多少个!房主留了好几个电话,要么就是假的,要么就接了电话说拆,但根本不动手,还说他那房子里存放了个人物品,如果我们强拆,就要我们赔偿!

  “居民反复举报,而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要求,如果房主完全不配合,到能够强拆,走完手续的时间较长!”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明是违法建设,谁都知道那是违法建设,可房主就是不露面,没法做谈话笔录,导致最终只能按照强拆的程序来走。

  房主不仅不配合,而且还偷偷地建。扣工具、拿车拦出入口,措施之多但无济于事。“管不住人!”这位工作人员的话非常直白,可也一语道破拆违的症结。

  呼吁让违建者付出代价

  “一两天建起的违建,走强拆手续至少得小半年;几千块钱的成本就能建个房子,拆起来投入更多,要是动用大型机器,动辄一天就上万元。这些都成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根源上是花的纳税人的钱……”一位城管执法人员说。

  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拆除了1.3万处违法建设,共计1531万平方米。而这个数字背后的拆迁成本,既包括财政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和行政执法成本,都是由政府再承担,到底有多少钱?不得而知。仅去年7月海淀城管启用重型吊车对韦伯时代中心顶层违建进行强拆,拆迁成本保守估计就需要100万元。

  面对拆违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不少基层执法人员都呼吁,违建者得不到惩罚,也没有什么损失,这种靠事后执法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杜绝违法建设。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完善立法,从源头就要管住,同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违建者不敢动这个心思。

  本报记者 孙颖 文并摄 X133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