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忠、胡小松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31.05.2017  20:55

 

本网讯   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27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上,我校动医学院教授沈建忠、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由中国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创新争先行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它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

在首届颁奖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获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10个团队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8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我校沈建忠、胡小松和另252名科技工作者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沈建忠,现任动物医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基础兽医学领域中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他创新发展了兽药等小分子化合物抗体制备技术,成功构建涵盖主要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库容量超过300种的抗体资源信息库,为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了储备。开发了多种兽药残留新型快速免疫分析技术,突破了核心试剂配方和工艺技术瓶颈。研制的34种快速检测产品已在500余家检测机构及1000余家食品企业中广泛应用。他为完善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监控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同时针对我国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开展创新研究。

胡小松,现任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院长,专注于量大面广果蔬资源的加工利用、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其中对苹果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系列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曾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针对热敏性食品高温杀菌后品质风味和营养保持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跻身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和“863计划20周年”标志性成果。作为科技部食品领域总体专家组专家,他对推进我国食品产业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网了解,在首届获奖名单中,本校同时有多位优秀校友榜上有名。其中:李少昆(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耕作与栽培中心主任,研究员)、何中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卢怀玉(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研究员)、张克勤(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赵春江(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高彩霞(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获创新争先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