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来的都是外地音儿 南锣热闹从地铁口开始

04.10.2014  15:02

  “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曲曲的、瓦楞上长着青草的胡同,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踏进南锣鼓巷,灰墙、青瓦和老木门,完全是游客蔡先生想象中的样子。而他没想到的是,南锣鼓巷竟如此热闹,不宽的主巷被游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许多住户支上摊点就成了商人。

  南锣热闹从地铁口开始

  “十一游帝都,哪些景点你不能错过?”到达北京前,蔡先生就看许多论坛帖子介绍过南锣鼓巷。这里完整的南锣八景和开在其间的特色小店,受到许多游人的称赞。“去南锣鼓巷一定要坐地铁,不然人太多没法逛”,出发前,在北京工作的表妹给了蔡先生一条建议。

  直到换乘到地铁6号线,蔡先生才感受到表妹的话所言非虚。和他一起挤进地铁的人们,三五成群,操持着外地口音,脖子上都挂着个数码相机,全是游客的样子。而等列车到达南锣鼓巷站,车厢里的一半乘客都下了车。

  “到北京旅游,南锣鼓巷是必去景点之一!”跟随人流涌向马路,蔡先生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实力。

  小吃店前人气最旺

  从巷子南口往北逛,一抬头,“南锣鼓巷”古香古色的牌匾,颇得蔡先生赏识。再往巷子里面走,南来北往的行人,将狭窄的巷弄挤了个水泄不通,蔡先生只能跟随着大部队一步一步地挪动。遇到卖商品的小店,就囫囵吞枣一般逛上一圈,忙碌的商家忙得没工夫回答游人的询问。而人气最热闹的当属几十步就能遇到的小吃店,炸鸡腿、冰糖葫芦、老雪糕,每家店门前都站满了举着钱的游人。

  “其实,炸鸡腿本来不是太诱人。可这味道在不算宽敞的巷弄里一飘散,好像就变得与众不同了。”眼馋的蔡先生也凑了把热闹,花20元买了份小吃。“商店太多,也不太顾得上研究灰墙、青瓦。在十几种外地口音中走着,倒也别有风情。

  胡同住户见惯不怪

  而最让蔡先生觉得稀奇的,是胡同边一条条矮凳上的小摊点。在帽儿胡同,一家住户摆出一张折叠桌、一热水壶牛奶,便三元、五元地卖起了饮料。

  “和主巷上敲锣打鼓、吆喝售卖的店家不同,这些小摊安静得很,住户们也不吆喝。”蔡先生觉得,这些小摊倒有点儿书中看到的老北京人的闲适之情。在南锣鼓巷111号,蔡先生在一家摊点前给老婆买了一个刺绣小手包,摊主就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因为没有昂贵的房租,别人家卖四五十元的小包,这家摊主只卖30元,而且还能还价。

  “一到五一、十一黄金周,南锣鼓巷就是这副人声鼎沸的模样。”对于南锣鼓巷的热闹,长居于此的摊主早已是见惯不怪,“我昨儿进了50个包,一下午就卖完了。得再进喽。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