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科技资源 促进成果转化

20.09.2014  22:03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打造新型创新载体

来源:嘉兴日报 2014-9-18 康行远

  或许在历史长河中,10年光阴只是沙漏中滴落的一颗最小沙砾,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却用这浓缩的时光探索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如今,该院已由7人创业团队发展汇集了百余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触角延伸至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等地的创新平台,资产规模近10亿元,先后孵化了138家企业,承担了519项科技项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10年来的探索实践说明,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

为地方发展创新聚集科技资源

  在嘉兴新丰镇,研究院正在试点建设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已建成150亩示范基地),引导农民拆猪棚盖大棚,将无土栽培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引入“田间地头”。这种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由从事传统生猪养殖转产转业为从事精品蔬菜水果种植,为解决当地生猪养殖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借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组建以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瞄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依托自身力量创新聚集科技资源,为嘉兴乃至浙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援。如研究院首创的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及公开拍卖交易制度,从2007年在嘉兴试点成立国内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开始,至今已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实现交易额近8亿元,探索开启了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全新模式。同时,研究院发挥自身在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主动为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很多项目和产品都填补了浙江的产业空白。

  一组数据,可以从几个侧面反映出研究院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519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40项,合同金额2.3亿元;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授权3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科技奖项100余项;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408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其中,2008年,研究院促成了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丁基橡胶生产基地落户嘉兴乍浦经济开发区,浙江由此有了亚洲最大丁基橡胶生产基地,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行业的长期垄断。项目三期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量80万吨,约占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

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138家企业

  嘉兴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与国内数十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和权威肿瘤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中国癌症“个性化治疗”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先企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背后强大的科研能力,拥有的新型癌症分子检测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多项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自主知识产权。

  雅康博生物只是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上获得良好孵化的企业之一。

  科研成果如果只能锁在实验室、藏在论文里,不能转化和推广,恐怕是科研人员最痛心的事,而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科研人员却不必有这样的担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历经10年的率先探索和努力,该院擎起科技创新大旗,已成为一个超级孵化器和创新基地,先后孵化企业138家,注册资本约40亿元。

  科技型创业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如何顺利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研究所和孵化器在实际运作和管理中,主要面向企业和市场进行研发,并鼓励实验室和科研人员在不断从企业承接高难度的科研项目——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中获得收益并提升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实验室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同时,研究院探索建立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对大批海内外科技项目辅以“选种”、“育苗”、“移植”、“助长”等一体化服务。

  研究院生物所应用酶学团队自主研制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标准物质获得国家标准物质定级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研究院还组建成立嘉兴博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我国首批酶学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证书和计量器具生产许可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质,并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了可溯源性校准品、质控品的上市销售。

  这些科技项目相继落地、开花、结果,改变着以往浙商扎堆“低小散”产业的投资模式、发展方式,为浙江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创业创新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奠定了基础。

科技攻关助推“五水共治”

  为建设美丽浙江,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近期需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研究院依靠其技术力量,被列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服务支撑单位,并上报了相关技术专家名单和适用技术。

  “早在2011年,就组建了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水处理领域颇具影响力的11位专家组成。”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负责人称,在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咨询和环境服务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为“五水共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五水共治”的难点。研究院在农村分散性水污染减排工作中确定了示范工程的排放标准、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指标,提供了规范化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在工程中采用了自主开发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大大提升了嘉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整体水平,确保所建设的20多个示范工程都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研究院与爱尔兰国立大学密切合作,学习引进了爱尔兰在废水处理和养殖业污染控制方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将其落地生根,转化成果服务地方。另外,为改善嘉兴的水质,研究院还调研了南太湖水源地水质的有机污染特征和发生特征,探讨了水厂现有制水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诊断了工艺薄弱环节。此外,还对嘉兴地区自来水中有机物特征进行了研究,优选设计适合嘉兴水质特征的活性炭产品。

  目前,研究院刘锐博士的“养猪沼液脱碳脱氮除磷一体化装置”,蔡强博士的“水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和“河道修复成套技术”,王玉龙博士的“菌藻多级自流工艺净化猪场沼液”,郑炜的“合成橡胶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等,已经在省内部分地区推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探索和发展一直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再接再厉,努力向着“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的目标不断迈进。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