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风景园林专业—— 纵情风景,山水为伴

24.07.2015  12:31
      在我看来,再没有一个专业比风景园林更美了,当然这也是一个辛苦的专业。走近她,你准备好了吗?

可能性:梦与“”的不同

  在我感到前路茫茫、困难重重、不知所措的时候,在我安于现状、挥霍青春、肆意欢笑的时候,在我熬夜备考、深夜画图、早起占座的时候,在我奔波采风、贪求渴慕新知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我的梦想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从小我的兴趣就非常广泛,书法、声乐、写作、摄影,然而精力有限,每一个爱好都让我难以割舍。直到了解风景园林这个专业,我才恍然大悟:选择风景园林,就能实现这些可能。

  2008年,我利用初二暑假时间和朋友一起游历了南方七个城市中的园林。回来后,我写了整整一本游记,此后年年翻看,随手贴下感悟。

  2008年,我写下:千山万水,为君奔赴。

  2009年,我去外地上高中,写下:心中记着你,足够。

  2012年,高考失利,我与最喜欢的风景园林专业失之交臂,写下:至少,握在手中的才华,是谁也夺不走的;至少,梦想不死,你还可以有明天。

  2013年,我转专业到风景园林继续我的梦想,利用军训假期再次去了南方。顺着京杭大运河航线,一个人走了南方实习的大半路程,写下:天地入吾庐,山水是吾师。

  一个旁人眼中惊天动地的梦想,或是世俗评判下按部就班的道路,并不等同于那个令人热血沸腾、胸怀滚烫的期待——因为所有的可能性,来自于你自己,由你发觉,由你缔造,也因你而美好。

园林美:生境、画境、意境

  我想再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比风景园林更美。她会陪着你爱天爱地,看山看水。

  在大一美术基础课程上,我开始接触绘画与图示。素描、色彩、风景写生,我学着用更加准确的方式看这个世界,也渐渐发现一花一世界的美好。平面、色彩、立体构成,原来美学的规律可以如此简单却妙趣横生。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气象、土壤、测量。当分析出数据、撰写完报告,我会感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既是艺术,也是科学。

  大一下学期草长莺飞时,走过三山五园,踏遍北京的绿地,我尝试着念出一草一木的名字,体会它们适生的环境,行走在山间与河畔,渐渐摸索出与大自然对话的语言。翻山越岭的奔走,会让我大汗淋漓,感到些许疲惫。但终究会发现,欣喜与疲倦、悲伤与感慨,竟都能契合于美丽的自然。

  大二开始接触风景园林设计,首先踏入一个历史的世界——古典园林史、中国建筑史。我会为那些辉煌过往热泪盈眶,却不单单是赞美,而是带着认知、分析与领悟。

  接着,我在老师的指引下尝试和这个世界接轨——西方园林景观的理论与实践、国内外优秀案例的赏析。我发现,原来凭借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这么丰富有趣的人居环境,也可以让那些原本矛盾的事物和谐共处。

  在以上种种积累之后,我开始跌跌撞撞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花园和第一栋建筑设计。为它奔赴的每一个日夜,都让我刻骨铭心。

  大三开始,我渐渐步入专业领域。我发现,设计并非如此简单。接触园林工程、绿地系统规划、种植设计等课程,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也拓展到各个领域和方向。我渐渐对一些行业内的热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和伙伴一起探索着前行。

  我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选定方向——读研、出国还是就业。我看着自己渐渐丰厚的作品集,感受到它的重量,也感受到肩头的责任。

  大四迎来无数人艳羡的南方实习。我会走进曾经分析过、向往过的古典园林和城市公园。3年多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懂得如何与它们交流。在这次旅程中,我会亲身体验、实测、写生,收获远多于图纸、照片与笔记。

  孙筱祥院士曾经这样总结园林的三重境界:生境、画境、意境。学习历程亦当如此。基础课程让我了解它最基本的功能,专业课程让我创造出美好的作品。而走过四年,我具备的是一个园林人的气质:我爱这个世界,并且愿为它更美的未来倾尽一生。  

控制力:我与“”的差距

  我们心里常常有另外一个自己,在白日梦中变得圆满——她有着伟大的梦想,每天都在为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而奔波。

  风景园林是一个美丽的专业,也是一个辛苦的专业。

  无数人对我的图纸投来羡慕的目光,却看不到我是怎样对着一摞草图纸笔耕不辍。当许多人还沉睡于梦中,我必须早早起床,在凛冽的寒风中赶到京郊的山下。我还会遇到痛苦的瓶颈期,一次次被批评,又一次次修改。我也会分外忙碌,在一张几乎排满的课表里,为自己安排专业相关书籍的阅读计划,还要投身于社团、实践和创新。我更会面临许多压力,譬如刚接触到绘图的时候,必须耐着性子一张又一张地用心打磨,无惧一切迷茫、枯燥和嘲讽。

  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勿忘初心,勿负良辰。当我克服了那些困境,我会惊叹自己走过了多美的一条路,我会觉得自己的大学四年活得比周围很多人都更加精彩。而这些收获,才是大学的魅力所在。(A01)

来源:北京考试报作者:李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