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新景象:大栅栏体验“设计的力量”

24.09.2015  12:50

  

  “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部分作品展示

  北京9月24日由110多年前操刀巴黎圣母院改造的国际团队及国内专家共同修缮的百年劝业场,迎来了“劝业精神”的涅槃重生;“内盒院”、“微胡同”,“杂院创想”、“手艺传承”,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三井社区正在通过“大栅栏更新计划”打造老北京新社区……9月23日,作为“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之旅——大栅栏设计社区”在劝业场隆重开幕,众多艺术展览和活动将在大栅栏全面展开。

  老胡同体验“设计的力量”

  从2011年起,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发起大栅栏更新计划,并成立大栅栏跨界中心,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合作举办“设计之旅”活动,邀请中外优秀的设计和艺术创意项目进驻老街区,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活化提供新思路,即在尊重老街区肌理的前提下,探索老房子新利用,通过设计的力量引入新业态、营造新社区。

  2013年,作为大栅栏更新计划中的一项长期内容,“大栅栏领航员”项目以小微试点的实施操作入手,通过设计征集的方式,尝试解决在区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公众难题,通过试点激活形成操作示范,推进本地居民及商家参与地区共建。例如,在去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位于杨梅竹斜街72号院的“内盒院”项目就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内盒院”就是在现有的四合院或房子内插入一些预制的模块内盒,形成一个个全新的“小房子”,并在这些模块中整合设备管线等设施,用于解决水暖电等生活需求问题。其实,就是用一种快速并影响较小的方式来更新传统四合院,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尽量少影响现有住户的前提下,形成一个新的“建筑”。

  一年来,“内盒院”在杨梅竹斜街所在的三井社区有了更多的实践,设计方也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应运了坡顶、夹层、超薄墙体、堆肥马桶、净化槽等更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以致不少社区居民主动要求对自己的房屋进行“内盒院”式改造。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内盒院”将在笤帚胡同37号南屋得到全面系统的展示,详细地介绍它的方方面面及日后的发展运营计划。

  今年,“大栅栏领航员”项目将以“杂院创想”和“手艺传承”为重点发展与延伸,重点关注大栅栏地区普遍存在的居住空间狭小、房屋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解决,关注本地手工艺者与设计师长期合作平台的搭建。一方面,通过“内盒院”、“微胡同”、“谦虚旅社”、“胡同寄生”等改造模式,改善这一地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和就业机会等方式,共同参与保护、更新大栅栏地区特殊的建筑环境和公共空间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商家和手工艺,真正实现这一地区环境提升、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融合,将三井社区建设为老北京的新社区。

  据主办方介绍,活动将持续到10月7日,期间,涵盖设计集群、工作坊、论坛、临时店、展览、艺术装置等诸多形式的活动将被有机地编织到大栅栏地区特殊的城市肌理及有趣的院落空间之中,通过空间改造、社区生态建设及环境提升、本地区手工艺探索及各门类艺术设计,持续加深该地区保护更新与改造的对话,全方位营造老街区的新景象。

  “土著”当导游,探访大栅栏“那人那事”

  “大栅栏设计社区”既是设计之旅,也是文化体验之旅。大栅栏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设计师们创作的源泉,也为嘉宾和游客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国式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今年设计周期间,在主办方组织的多项文化体验中,一个名为“讲述老北京,走进大栅栏,文化探访之旅”的活动将让您真真切切地了解一下大栅栏的“那人那事”。

  届时,三位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将临时担当起“导游”的角色,三位“导游”还专门准备了由碳儿胡同小学的师生们共同创作的手绘的导览图,带着您走进大栅栏地区有特色、有故事的居民家中,听听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感受感受大栅栏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