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龙老师《致同学们》公开信引发校园热议

16.01.2015  18:29

  2h6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近日,一封由电信学院马庆龙老师撰写的题为《致同学们》的公开信在校园引起热烈反响。信中马老师亲切告诫同学们不要一味只盯着分数,吐槽抱怨老师给的分数低,也不要只想着走捷径拿高分,而应脚踏实地,注重日常学习,注重能力提升,在拿高分的同时争取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勿忘初心,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校官方微信平台以及其它校园新媒体平台纷纷予以转发,阅读总量逾万人次,转载上千次,很多师生通过以上平台为马老师点赞。                                                    校长宁滨就此批示:“马庆龙老师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大家认真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很多老师看过马老师的这封公开信深受触动,认为这篇文章为当今教育领域存在的浮躁现象打了一支镇定剂,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反刍。许多同学表示马老师的公开信真诚深刻,传递出一股校园正能量,让有些迷茫的自己重拾了前进的方向。 附:《致同学们》 同学们: 这学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结束了,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段的宝贵而难忘的时光。在这一个学期的相处中,我们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交流中彼此熟悉,我看到了学期初大家在得知我是任课老师时的紧张和压力,看到了课堂上大家听课的认真和专注,看到了实行加分政策后大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踊跃,看到了大家在面对题目困难时的纠结和焦灼,看到了大家在重重困难下解决问题时爆发出的拼搏和实力,看到了大家在任务完成时的疲惫、兴奋和喜悦,也看到了很多同学在期末看到自己平时成绩时的惊讶、失落和懊悔。此时此刻,有些话很想和大家说说。 两年多以前,你们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从全国近千万高考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交大,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告别家乡,告别父母亲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求学,从此家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这一切为的是给自己四年可以自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积聚力量,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的机会,为的是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为的是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今时间已经过了大半,你离你的梦想更近了吗?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从学生口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分数”。选课时大家最常讨论的往往不是哪个老师讲得好而是哪个老师给的分数高;上课时大家不怕老师讲的内容少而怕讲的内容多,因为讲的越多考的越多分就越不好拿;做实验失败时老师听到最多的话不是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而是“老师您再多给点分吧”;做研学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感慨没有选一个更简单的题目;考完试吐槽的槽点不是为什么自己不会做而是为什么老师给分低。 什么是分数?分数就是学业水平量化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程度的客观表示。为什么满分一般设定为100分,因为满分100分可以更直观地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反映一个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知识水平的百分比。什么是考试?考试就是这种统计方法中抽样采集样本的过程。为什么还要有平时成绩?因为只有期末考试这一个样本的考察不够客观和全面,而且可能由于偶然因素带来较大的统计误差。总之,分数就是一个反映你掌握一门课程应知应会知识水平的指标,100分代表你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60分的及格线代表你至少掌握了一半多一点,那么客观地说你认为你到底应该得多少分? 医生和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也最相似的两种职业。医生治病,教师树人;医生尽心医治患者的疾病,教师竭力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医生有没有尽心诊治只有医生自己心知,教师有没有认真教书只有教师自己肚明;患者不远千里访名医诊病,学生千辛万苦考名牌大学求学;患者为求医不惜倾家荡产,学生为求学父母用尽家中积蓄;医生用诊断书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教师用成绩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没有哪个病人会希望自己病没好就得到一张身体健康的诊断书出院,但为什么却有学生没学到知识而想要高分毕业? 在很多人看来,分数如同货币,上大学如同做生意,既然是生意那么目标就是赚取更多的货币,而相比踏踏实实劳动致富来说更快捷的途径就是学校这个分数银行发行更多的分数货币。殊不知货币的背后必须有等值的真金白银,滥发纸币只会导致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对国家而言,货币的发行量与真金白银储备的对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信誉,对于学校而言,分数与学业水平的对等则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声誉。失去了客观公正的评判,分数只能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没有等值的能力,走“捷径”得到的高分最终也只能是一个符号。为什么大家认为同样的成绩单清华北大的就比交大的强?为什么一说到保研你首先想到的是保外?因为含金量不一样,因为同样的分数代表的水平和实力不一样,而这含金量的创造者就是我们自己。当MIT的学生在电路实验里做无线输电的时候,当清华的学生在电路课程研学中做出主动降噪耳机的时候,我们的同学还在为为什么没有选一个更简单的不用自己做设计的题目吐槽。当你在网上分享各种鸡汤各种吐槽学校的时候,你可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其中的一员,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交大,你怎么样,交大便怎么样;你若自信,交大便自信;你若自强,交大便不会疲弱。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存在浮躁现象的时代。商人喜欢投机倒把却不愿意做实业,教授喜欢跑项目开公司做生意却不愿意腾出时间给学生上课,人们宁愿相信潜规则也不愿意相信规则。学生在考试后喜欢吐槽分数低却不愿意把不会的问题搞懂;喜欢报名参加很多的项目和比赛却不愿意静下心来把一个手中没有做完的项目或比赛做好;喜欢做试卷背题型却不愿意认认真真学习知识搞清概念;宁愿相信老师们都会在期末水水地给一个高分也不愿相信老师真的会按第一次上课时说的那样严格计算平时成绩。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确实存在着一种浮躁的风气;不可否认,这个社会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潜规则;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不负责的医生和不尽职的老师;不可否认,在当今的社会上,包括在我们的学校里,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不可否认,在学习的道路上确实有一些空子可钻可以少花力气多得分;不可否认,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你可还记得你费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究竟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一纸虚高的分数? 就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收到了一位同学的邮件,他说:“对于平时成绩,我们都看的出来您的公正,将每一项划分的很细致,所有的得分,扣分,让同学没有找您申辩的理由,所以,我首先要对您对工作的态度致敬,是我在学习中的榜样。但是,但是其他的老师没有您这么细致的划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在您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放在自己专业的大环境中,我们似乎就显得有一些不公平了……还是要说,您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不同的给分标准对于学生是不公平的,希望以后老师们给分能够商量得到一个共同的标准,这样对于大家都是好的。”我承认,信中所反映的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你们也要看到社会在进步,苍蝇老虎不是已经打死很多了吗,“呼格案”不是也翻案了吗,贪官刘铁男从小教儿子做人做事要学会走捷径最后不也一起身陷囹圄了吗;你们也要看到学校在进步,要知道正是为了保证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校才从2012级开始将平时成绩的录入和期末成绩的录入分离;正是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学校才从2012级起将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从原有的百分制改为了现在的两段制和五级九段制;正是为了保证我们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每年我的数电研究性教学题目都会重新出题,每一个题目我自己都要先做一遍,每字每句都经过了认真的推敲;正是为了提高我们这门课程考核的公平性,今年我们期末考试出题实行了“考教分离”,即上课的老师不出题,出题的老师不上课;正是为了提高我们课程考核的公平性,我才更要言出必行严格平时成绩考核,从我做起,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重视起平时的学习。社会在进步,学校在进步,老师也在进步。只是也请大家理解,进步需要时间。而这个世界从根本上也一直都是公平的,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你。那些你真正追求的要学到的知识不会因为分数的差异而损失半分,你付出过的努力绝不会付诸东流,你走过的“捷径”终会付出代价。 非常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今后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和问题,都欢迎找我一起交流探讨,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衷心希望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可以帮助大家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希望大家在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里,为理想,为兴趣,为生活,为爱,能够学有所成,思有所获,劳有所得,心有所属,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两段网上的话来结束我想说的话。 第一段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第二段:家人围着6岁的儿子问他的理想,儿子说他想当医生。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待遇也不错。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我听后,满意地问儿子为什么想当医生。他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勿忘初心!   马庆龙      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