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 | 吴才聪:不忘初心育桃李,牢记使命铸师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电学院吴才聪副教授秉持“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理念,主讲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传授卫星导航相关知识与方法,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卫星导航原理》的基础知识繁多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吴老师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很快理解了课本知识,并邀请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耐心讲解卫星导航接收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同学们开展卫星导航实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教授《导航与位置服务》时,吴老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和实践之余,吴老师开启“第二课堂”,带领同学们走进北斗星通、华力创通等上市企业,极大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切实了解到北斗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我国北斗系统的自豪感和推广应用的使命感。吴老师还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主编并出版了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导航定位原理及农业应用》。
吴老师曾担任地信161班的班主任,在学习方面,始终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生活方面,则尽可能帮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特别关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吴老师的推动下,地信161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获得2次校优秀班集体和1次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亦师亦友,教学相长。作为老师,吴老师会热心给同学们答疑解惑,为同学们的人生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朋友,吴老师始终抱有开放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同学们分享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感。
作为研究生导师,吴老师强调“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常常教导研究生不能只坐在电脑前空想,要多走进农村、踏入农田,从实践中找到研究思路与创新点。对于研究生的合理需求,吴老师总会尽可能满足,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最佳的学习资源。吴老师会与每位研究生共同探讨、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欢迎学生随时联系、讨论学术问题,吴老师总会耐心地给予针对性指导。虽为人亲和,但对于原则性问题,吴老师始终严格要求,特别强调做科研要实事求是,决不允许学生弄虚作假。
以身作则、孜孜不倦,吴老师以其开阔的眼界、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正如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除却课程教学,吴老师兢兢业业,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探求解决实际社会问题。
早在北斗重大专项立项论证时,吴老师便敏锐地意识到北斗对于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2012年底,吴老师以“优秀人才”自北京大学引进中国农大,便孜孜以求地开展农机导航相关学术研究。近年来,吴老师主持纵向项目14项,累计到账经费260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北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专著1部,在机群流水作业精准协同、农机无人驾驶与自主作业和农机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北京和新疆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7月3日,新华网以“无人驾驶拖拉机亮相京郊 玉米无人播种显神奇”为题报道了吴老师团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潜心科研的同时,吴老师十分注重学术交流,主持了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北斗+数字农业”高端论坛,参加了China-EU-ESA空间科技对话第五次会议、FAO-ITU数字农业国际论坛,并两次受邀前往非洲开展北斗农业应用交流与培训,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吴老师生长于农村,熟悉农村和农业,理解农民的艰辛和诉求,“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初心便萌发于此。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农业实际问题、满足农民现实需求是吴老师的工作宗旨。吴老师经常深入合作社、家庭农场调研,同农民沟通、交流,向农民请教。在不断的交流迭代中,吴老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与有关部门探求解决之道。
吴老师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是解决一个“小问题”,往往也需要全行业的协调与努力。针对“谁种地”的严峻问题,吴老师发起成立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分会,推动农业部将北斗纳入购机补贴目录,通过示范项目在石河子市率先实现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普及应用(3789台套),进而拉开了全国规模化应用的序幕。进而,联合行业力量,协助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获得“北斗精准农业应用”项目立项,计划前装北斗终端53万台套,在我校建立农机大数据中心,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促进我国农机装备的提档升级,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缓解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鉴于上述突出贡献,吴老师获得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风云人物奖、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优秀个人等荣誉。
心系三农、潜心科研、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吴老师始终践行内心的信仰,坚持将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