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人心灵呵护中心 聆听“陪伴”的故事
如今,不少市民加入了义工组织,一有空就会去养老院或者社区看望老人奉献自己的爱心。而记者采访义工组织发现,其实去看望老人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不仅仅是凭一颗爱心就足够的。另外,义工组织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也发现,那些长期照顾家里老人的子女也需要心灵呵护。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听听这些义工和老人之间的爱心故事。
爱与陪伴是主旨
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位于大兴区枣园,来到这里,正值一个大风天,天气异常寒冷,但走进中心,看到墙上张贴的他们去养老院的图片,感到心里很温暖。图片上,老人笑容灿烂,老人旁边的义工如同子女般在细心地陪伴着。
杜婉灵是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副总干事,正怀着孕的她一脸的祥和,她解释说:“十方缘讲究一个缘字,我们希望汇聚四面八方的力量去给那些有需要的老人以心灵呵护。”杜婉灵还记得四年前自己刚来到十方缘的小紧张,当时她和其他义工要去一老年公寓去看望那里的老人,虽然事先经过培训,她还是有些忐忑,“我之前从来没去过养老院,家里也没有见过那么多老人,自己又没什么歌舞才艺,特别怕自己做不好。”
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杜婉灵来到了老年公寓,当她看到其他义工和老人们其乐融融在一起的场景时,自己的紧张也消失了,“虽然我当时也没有准备节目,就是在下面和老人们一起坐着,配合着游戏,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其实你去就能给他们带去快乐。”而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主旨就是: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被呵护的,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
而陪伴老人也是有讲究的。在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有一些规范需要义工们遵守:比如在与老人沟通时,一定要将手机静音,陪伴时也不要接打电话,因为与老人在一起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全身心的投入;另外与老人沟通时,视线保持与老人平行或略低,这是为了保证与老人沟通的舒适,不给老人造成压迫感;同时进入老人的房间,如若碰触房间任何物品,需征得老人同意,这是因为有的老人对自己的物品有固定的放置习惯。
“您最近感觉如何?”“在这儿,吃得舒服吗?住得习惯吗?”“您有孩子吗?孩子多久来一次啊?”您就把我们当儿女(孙子、孙女)”这些看似温馨的问候语,但是在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却是忌讳话语。因为这些话语有的是涉及老人的隐私,有的则是容易引导老人和义工之间产生亲情,而这种亲情有时候是无法长期维持的,继而让老人失望。基于此,义工也不能对老人做任何承诺。举例来说,如老人问什么时候再来,可回答“十方缘的义工还会来养老院服务”。
老人也让义工改变了许多
去养老院或社区陪伴老人,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义工给予老人的更多。不过记者采访一些义工发现,他们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也得到很多。
黄译乐是一个开朗的姑娘,说起话来脸上都是笑容,她说自己做义工后特别能理解父母了,“以前他们给我打电话,总是说要吃得好点,睡得早点,我就觉得特别唠叨,不爱听,在做义工后,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现在父母再打来电话,我都能很平静地听完,因为我理解了他们的唠叨是对儿女的爱,你要听完他们想说的,这就是爱与陪伴吧。”
杜婉灵说,自己的妈妈也已成为中心的三星义工,“原来我妈妈照顾在病床上躺着的外婆,心里总是很焦急,总在说为什么外婆不和她说话,不和她交流,感觉照顾得很累。”听到妈妈讲到这些,杜婉灵让妈妈来中心做义工学习,一个多月后,杜婉灵的妈妈再回去照顾老人就平和了许多,“擦桌子的时候,拖地的时候,她都会唱着歌,这时候虽然体力也累,但是心不累。”正是这样的“同频共振”,外婆那一段时间休养也很好,晚上也睡得很香。
义工安心说,此前她一直想不明白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炫耀学识,直到有一天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她领悟了:那天她去陪伴一位奶奶,这位奶奶在聊天的过程中说她不像其他人那样喜欢琢磨吃穿,她就喜欢读书,喜欢读先进人物事迹和书籍,“我读书只是为了快乐,为了追求进步,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探访结束了,奶奶的话语一直在安心耳边萦绕着。安心感慨地说:“当时自己内心真是充满了感恩与激动,陪伴奶奶的过程,就是一个打开眼界的过程,一个不断被震撼、被唤醒的过程,仿佛一直困扰自己的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突然找到了答案,有时候去陪伴老人,反而觉得老人给自己的更多。”
李燕林是一名男义工,他说自己做义工感受较深的就是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总是对孩子很宽容,但是对老人却不太宽容,总是说你这么大了,你怎么还这样,其实在不断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就是孩子,我们应该像对孩子一样对他们,这是对我们意识的修正和完善。”另外,他说,男义工做久了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粗线条会变得柔和了,因为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有这样细腻的变化:说话和动作都很柔和,心里也平静了许多。
以最佳的方式去陪伴
陪伴是什么?义工黄译乐对这个问题想得很多,因为有一次她去陪伴老人时发现,其实老人的儿女也需要陪伴,“当时是一个女儿在家里要照顾父母,两个老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女儿每天忙得团团转,我们每次去,女儿都会对我们倾诉,语速很快,说着父母做过的事情,比如妈妈老是撕扯刚刚给垫好的卫生垫子。”黄译乐说,从这位女儿的语速中她能感受到一种焦虑,后来她就经常和这位女儿聊天,慢慢地,这位女儿的语速也慢下来了,神态也好了许多。
义工郑凌烽认为陪伴要以自己最佳的方式去陪伴。他记得有一次作为主沟通义工去陪伴一位老人,当时想给老人唱首歌,“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声音太大会不会打扰到爷爷,因为毕竟他的状态是刚刚睡醒侧躺在床上,所以我用手势示意伙伴把声音放低,先从柔和的歌曲开始,后来慢慢爷爷开始跟我们有互动了,就尝试更加高亢的歌曲,而爷爷也热烈地回应我们,陪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我觉得陪伴要觉察自己、觉察老人的状态,从而尽快调整自己的身心,以最佳的方式开始陪伴,而一旦和老人实现同频,就可以放松大胆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当中。”
义工们都说,抚触是老人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在征得老人同意情况下,与老人握手,进一步可以抚触老人的手,如果老人愿意可以抚触老人的背部及其他部位的肢体接触,包括拥抱。其实在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还有多种陪伴方式,比如祥和注视,对于重症老人,如果老人非常喜欢眼神交流,多使用这种方法,“默默看着老人的眼睛,把我们自己的内心放空,凝视着,静静地凝视着,300秒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和这个生命在一起了。”
如果老人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或者不接受任何人的交流,或遇到突发事件,无法与老人迅速理智沟通及身体沟通时,可以用同频呼吸,“与老人远近都没有关系,主要是观察到老人呼吸的频率和深浅,让自己呼吸的频率和幅度与老人相近,300秒后逐渐加大呼吸的幅度降低呼吸的频率,陪伴老人渐渐呼吸平和安详,让自己的呼吸祥和宁静,老人会感受到这份爱的气息。”
在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有一个特别的“三不”陪伴:当见到老人,有很多想法或突然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做时,可以自己默默地重复三不——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微笑着静静看着老人就好了。之后,你会找到如何陪伴老人最好的方式。因为你放松了,把老人真正看做了一个值得被呵护、被尊重、平等相待的生命。
(本报记者 于建 来源标题:聆听“陪伴”的故事)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