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人告子女四成求精神赡养 最终和解仅占15%

02.10.2014  13:55
  北京市二中院日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赡养案件中,老年人除了要求子女物质赡养外,请求精神赡养的诉求占案件总量的40%以上。而赡养纠纷案件中,仅有15%最终和解。法官建议子女重视老人晚年的心灵孤独,不要忽视给他们的精神关爱。
  京华时报记者
  裴晓兰
  三成赡养纠纷老人超80岁
  在二中院审理的二审民事案件中,涉及老年人权益较集中的纠纷案件主要有三类,即赡养纠纷、老年人离婚及老年人遗嘱继承案件。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月至9月,上述三类案件分别为154、190及112件,其中,赡养案件数量基本稳定,老年人遗嘱继承案件及离婚案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2014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增加至2亿,且将以每年8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使得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而老年人最关心的除了身体健康外,就是婚姻关系、子女关系、财产分配及日后财产继承问题。上述社会背景造成司法实践中的涉案老人,高龄甚至超高龄老人所占比重呈现增长趋势。
  二中院近三年审理的赡养纠纷案件中,80岁以上老人占到全部被赡养人总数的30%,还有少数老人超过了90岁高龄,部分赡养义务人也达到了70多岁高龄。
  超四成老人诉求精神赡养
  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三代同堂”式居住家庭越来越少,独居老人或仅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日益增加。这些老人对子女赡养依赖程度较高,而子女因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往往无暇照顾父母,不能日常陪护,又疏于或怠于直接给予父母情感呵护,致使亲情迷失,双方因微薄赡养费用或需求情感慰藉而形成诉讼。
  二中院调研显示,要求物质赡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出渴望交流、心理诉求及感情需求,物质与精神复合型赡养请求占案件总量的40%以上。且在赡养案件中,仅15%的当事人最终能达成和解,两代或三代家庭成员之间价值观念冲突,矛盾从传统的养老问题,延伸到婚恋、育儿、财产处分等范围。
  法院指出,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时无怨无悔地照料爱护,在父母年老之时,子女从道德到法律均应赡养好老人。子女不仅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还应理解老人精神状态和情感需求,体谅老人晚年身体不适和心灵孤独,用关爱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