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蓬溪

10.11.2015  00:32

  日前,首展在四川省蓬溪县举行的“中国书法之乡——沈门蓬溪五人展”如约来到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蓬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东晋置县,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蓬溪走出了以曾来德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在书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之为“蓬溪书法现象”。2000年至今,国家文化部先后四次授予蓬溪县“中国书法之乡”的称号。蓬溪书法也成为了外界认知蓬溪的“桥梁”和“纽带”。

陈刚作品

  沈门五人展的五位作者何开鑫、文永生、杨旻、黄胜凡和陈刚皆来自四川省蓬溪县,先后在当代书法家沈鹏门下学习。这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98件,不仅保留了“蓬溪展”的一些作品,还根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场地量身订制了一部分作品。

黄胜凡 唐诗两首

  漫游展厅之中,有6张丈六整纸组成的巨幅狂草、有10米行草长卷……何开鑫的浑厚苍茫、文永生的奇崛灵动、黄胜凡的真力弥漫、杨旻的书生意气和陈刚的优雅古淡。君子和而不同,沈们五子的作品风格各异、笔法变幻莫测,但都能在情感的宣泄中找到理性的控制和技法的支撑。这些作品极具视觉张力,充分展示了五位作者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 实践 能力和思考深度。

  “我一直以为风格的确立和逐渐成熟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王羲之再好也只需要一个,模仿的再像也最多相当于一个复印机。”文永生说。沈门所提倡的“原创性”是非常重要而内含深远的。所谓“原创”并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再来,而是在深入研究传统经典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个人感受并下意识地表达在你的作品中。它从传统中来,每笔每划都符合传统的规范,但整合在一起又风貌独具,韵味悠然。这就是李可染所说的“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又用最大的功夫打出来”。

  但使笔砚经日月,留将萧瑟叹云泥。书法的路是长远的,需要作者一生去守望和坚持;书法的过程又是快乐的,伴随着岁月的过往你会在纠结和困惑之中得到收获。(记者荣池)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