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树名木:扶沟支亭寺千年古槐
在扶沟县柴岗乡寺后村南300米处,有一高台,西边临沟,东为耕地,南靠施家村,这里就是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所在地。据扶沟县旧志记载,南北朝北齐年间在此遗址上建有一座寺院,名为支亭寺。
寺院山门外有国槐1株,高约16米,胸围4.3米,遮阴100余平方米,树龄已有2190年左右。远看古槐(下图),只见它虬枝盘旋、古朴盎然,像位老人端坐在此。古槐大部分枝干都没有了,只有西北侧的一个侧枝尚存,枝叶婆娑、长势茂盛。走近古槐,只见它树皮非常粗糙,木质老化,树身中空,儿童可钻入里面。西、南、北3侧和树的顶枝都已折断,并留有一个很大的空洞。
这棵古槐虽历经两千余年风吹雨打,依然倔强地矗立在那儿,势如盘龙卧虎、丹凤朝阳,细风中绿叶沙沙,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娓娓诉说着这儿曾经发生的故事。
据传此槐由张志伯所植,支亭寺为纪念张志伯所建。张志伯,字释之,汉高祖时任大夫一职。当地人传说,张志伯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因弹劾吕戚吕产,被吕后罢官贬于鄢扶之地,即现在的扶沟县柴岗乡一带,在现柴岗乡寺后村南300米处的一处高出地面的龟形土丘上重建家园,院中种植奇花异草,并建小亭一座,名“芝庭”。由于此地终年洪水泛滥,成为泽国,民不聊生,而龟又是水里的动物,当时的人们认为洪灾是龟形土丘这个“龟精”在作怪,张志伯便在龟形土丘的头部植槐树一棵,当做“神针”,用以镇住龟头,意为“植槐定宝地”。
然而,“神针”并没有镇住“龟精”,洪水还是横流,百姓生灵涂炭。张志伯为治水患,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带领百姓挖沟排水,与洪水作斗争。在一次勘查水情的过程中,他所乘坐的小船被激流打翻,张志伯被水吞没。
张志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大郎、二郎继承父业,继续带领百姓开沟挖河,疏通河道,终于治理了水患,他们治理过的两个水渠也被当地村民称为大浪沟、二浪沟。从此,张志伯父子治理水患的事迹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直到现在,在支亭寺西约两公里处,大郎沟清水仍在流淌,二郎沟不知何时已经淤塞。
张志伯父子3人帮助当地老百姓治水的丰功伟绩,感动了汉文帝。汉文帝为张志伯平反昭雪,官职晋升3级,以相国礼遇把张志伯葬于古槐西300米处的高岗上,其陵被当地百姓称为“志伯陵”,其原来的住宅改为“志伯祠”,以供后人景仰。张志伯的两个儿子也被汉文帝加官晋爵。
如今,张志伯已成古人,但他亲手所植的槐树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郁郁葱葱。一直向人们诉说着张志伯父子的丰功伟绩。(扶沟县林业局 陈红霞 马海燕 吴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