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黄金十年后的农业机械化
十年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先后攀上7亿、8亿、9亿、10亿千瓦四个大台阶,从总量说几近翻番,而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则分别增加了4倍和2.7倍;201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十年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制造业更是如脱缰的野马,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超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制造工业里的奇葩。我们总的感觉是,这十年发展速度很快,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快得让人出乎预料。我们来不及观赏一路风景,“轻舟已过万重山”。
按照发展经济学原理,衡量经济发展,不仅要看速度,而且要看质量;不仅要看总量,而且要看结构;不仅要看发展成果,而且要看发展后劲。在盘点十年之际,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正是以这种清醒、冷静和理性来观察黄金十年并且描述黄金十年后的: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更迫切发展要求和机遇、更严峻的挑战和制约。
从需求和机遇看:随着农民工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低龄化日益严重,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难题,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唯一“靠谱”的选择;在减轻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减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实现绿色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农机大有用武之地;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相比偏高倒逼我国农业生产降低成本,农机可以发挥作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农机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可小觑。
从挑战和制约看:在经过10年迸发式的“量”的增长后,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发展效益不高等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质”的问题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农机动力、燃油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低技术含量、低效率的农业机械还在大量使用。有些农业生产环节农机具趋于饱和或已经饱和,局部存在保有量过剩,利用率显著下降的趋势。跨区作业半径缩短,机手雇工工资及机具购置折旧成本持续上涨,单机经营利润空间缩小。农机驾驶人员中50岁以上的超过70%。多数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发育不健全,经营管理能力弱,交易成本、服务成本高。一些机械化率低的薄弱环节、落后地区发展缓慢,不仅受制于适用机具研发,更源于品种、农艺、加工工艺、地块条件等综合因素缺乏有机衔接,系统性解决难度大。这一大堆的问题、矛盾、困难和薄弱环节,都构成了前进道路上的坡坎、成长中的烦恼。
黄金十年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黄金十年后,我们遇到了新常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未来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要坚持量质并举,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工业产值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这就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张桃林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如是说: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可期待又一个黄金十年。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迎接新常态的基本心态;数量、质量、效益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和目标;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是我们的手中攻坚克难的法宝;更加注重规划引导、更加注重政策创设、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后续服务、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将成为农机化管理工作的新常态。
人们说,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但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尽管黄金十年后的历程必将检验十年高速发展的分量和成色,我们仍然有理由期待新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新常态下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的辉煌。这是因为,农业机械化伟大进程本身就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子——它将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