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学习习总书记4·19讲话系列评论
1987年,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30年时间,世界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民规模超7亿、互联网普及率过半,淘宝购物、微信社交、微博讨论、APP获取资讯,虚拟现实创新视听体验……互联网已深度植入人们的“生活圈”,重塑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和认知形式,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文化和舆论生态,也势不可挡地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利益和安全格局。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互联网发展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构建网络生态空间明确了治理方向。一年来,《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密集出台,查处曝光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例,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站的打击力度……中国的网络空间执法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它是正能量的扩音器,但也可能成为负能量的搅拌机;它是社会善意的无形桥,但也可能成为经济欺诈的隐身衣;它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便捷窗口,但也可能成为增添政民隔阂的一堵墙。安全有序是互联网发展的保障,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在当今网络时代,脱离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群众,仍有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网络问政掩耳盗铃,面对网民呼声与诉求扮“鸵鸟”状,对互联网监督自动屏蔽或者畏惧逃避,这些消极行为不仅违背互联网发展大势,也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背而行。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让互联网成为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平台。
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就要将互联网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要在网络内容建设、正面宣传、文化培育等方面加大力度;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空间,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也没有谁能置身其外。让我们共促网络发展、共沐网络繁荣、共享网络成果,实现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