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刘志勤:谨防“经济贸易民族主义”抬头

08.04.2016  21:08

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场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实体经济普遍缺乏后劲,不少经济体甚至出现多年未见的发展与稳定失调的现象。当然,还有不少西方人士更是把全球经济下行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认为是中国的经济调整影响到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嫁祸于人的说法,已经越来越失去影响力,反而成为证实中国始终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的现实。

仔细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我们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国家正在实行一种“经济贸易民族主义”政策是现在世界经济增长下行的因素之一。它严重伤害着原本健康的世界经济,削弱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免疫力,加剧了经济恶化的势头,已经引起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

经济贸易民族主义”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三种:

1、以“保护主义”面貌出现,借口保护或维护本国企业利益或国家安全,对外国厂家的产品设置额外门槛。特别是动辄启动所谓的“反倾销”政策,对有关的外国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其实,保护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有效提高本国的就业率,相反会增加国内经济的“惰性”,更加缺乏创新动力,使得原本不景气的企业日益衰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些频繁采用“反倾销”调查的国家的相关企业,并没有能够借助“反倾销”重新获得生机和扩大新的市场,相反企业变得越来越“无精打采”。频繁使用“反倾销”就是“经济贸易民族主义”最典型,最有杀伤力的表现,许多国家深陷其中不能自醒,是十分可惜的事情。

2、有的国家为了达到垄断市场和排斥其它竞争对手的目的,积极参与和组织不同地域的经济合作协议,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设立各种“山头”,设立不同的“入伙”标准。这样的“经济贸易民族主义”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警惕。在二次大战之后,东西方阵营分别成立了各自的经济合作体,形成具有东西方共存的“民族主义”特色的“集团经济体”。而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则被排斥在两大贸易集团之外,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获得公平,公正的发展。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经济贸易民族主义”都是狭隘的“集团经济体”,最终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暂时的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短命经济而已。

3、“落井下石”,或“乘火打劫”是“经济贸易民族主义”另一个表现。我们不能忽略当前俄罗斯的遭遇,也不能轻视南美国家遭遇的困境。尽管这些国家的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它们都不是听从某个大国指挥的国家。所以它们先在能源市场遭到重创,然后会有评级公司出面特意调低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在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恐慌,使得这些经济体的国际融资成本大幅提高,甚至无法融资成功,进一步加剧这些国家的内部财政危机,诱发社会矛盾,损伤政府的执政能力。

最后由媒体出面,发表大量不实文章,夸大其它国家经济矛盾,形成舆论导向压力,误导相关国家的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缺乏谨慎的政策。这是困扰许多国家目前遇到的头疼问题。

中国眼下似乎正经历这样的场景:西方评级公司和媒体两面出击,发出了相同的声音:唱悲中国。无非是中国经济不行了,而且没有什么好办法摆脱所遇到的困境。目前世界上弥漫着的悲观情绪,犹如“雾霾”一样,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经济活动。

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规划,恰好是克服“经济贸易民族主义”最好的途径。它可以打破一切因地缘政治不和形成的冲突,也能够摒弃因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的隔阂,而把发展经济和民生放在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4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G20贸易投资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中国为了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该方案中心就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合作”,这是推动各国深度合作的倡议。如果这个倡议得到顺利执行,将是新一代的“全球化”伟大事业。上个世纪末开始的“全球化”重点是实现“生产制造全球化”,改变了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格局,使世界呈现出较长时间的繁荣。而这一次南京会议提倡的是实现“贸易投资的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更大更深更广的“全球合作”,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具有无法估量的效果。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而要实现这个新的“贸易投资全球化”的前提,就是完全抛弃“经济贸易民族主义”,不能让它绑架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保证各国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原文链接:

[环球网]刘志勤:谨防“经济贸易民族主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