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款设施“立体”缓解停车难

12.08.2016  06:39

  今年9月,本市首个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有望开张,成为新款停车设施样板间。昨日,首钢总经理助理顾章飞透露,专门为北京停车市场打造的13款不同类型停车设施将悉数亮相,它们分别可以适应小区、医院、学校等不同场地的不同需求,从多个方面寻求“立体”缓解停车难。

  最大立体车库

  夜间利用率达8成

  位于西五环的首钢医院,白天高峰时段患者停车需求达1500辆左右;同时,医务工作者每天大约需要240个车位。然而医院原本只有310个车位,停车经常一位难求。

  去年9月,这里建成了本市最大的单体智能立体停车库,利用原本地面停车位置,建了6层,可同时停放455辆车。其中两层专停大块头的SUV等,还有4层用于停放普通小汽车。

  与普通停车库相比,到这儿停车无需车主反复调整位置,车库自带了智能调整功能。“一共设了8个入口,您只要把车停到指定位置,锁好车,按个钮就可以离开了。”顾章飞说,“车库可以智能纠正停放细节,自动将车入位,整个过程约2分钟,车主也无需等候。

  到了夜间,隔壁小区将车错峰停了进来,停车楼利用率达到8成。

  “未来,这种模式有望在北京的各大医院推广。同仁医院的6层停车楼已经建好,可以提供113个车位。儿童医院等也正在协商。”顾章飞说。

  打造立体车库样板间

  目前,本市已经开发了13种立体车库,并且在首钢打造样板间。预计9月,这里将作为本市首个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开放。

  “最小的一个设备可以轻松地把1个车位变两个。”顾章飞说,一些停车楼还会引入机器人引导。比如石景山游乐园计划建设一座20层的停车“游乐场”,每层可以有30个车位,方便游客停车。同时,这里将引入机器人等设施,本身就是一处景点。“样机预计9月前完成。

  立体公交车库也正在小营建设。“未来,这个车库还会有升级版,晚上停放公交车,白天对社会小车开放,提高利用率。”顾章飞说,“每天晚上公交司机把车停到车库口就可以下班了,智能车库会按照第二天出车顺序将车入库,第二天自动出库。

  另外,安贞医院停车楼有望重新启用。

  停车楼好建地儿难选

  经测算,首钢医院立体停车楼,每个车位成本约为5万元,这还没有计算管理成本等。

  不过,顾章飞直言:“钱不是问题,如果需要首钢可以带资建设,但是人们的接受将有个过程。

  他介绍,首钢也曾在小区里试点过类似停车设施。“利用一块绿地,大约2个车位面积,改造成一个8层、16个车位的停车‘摩天轮’。但整个推行过程中困难特别大。因为是老小区,绿化面积有限,会有居民不同意改成车位。

  不过,推行停车楼建设,改善停车秩序已然成为大趋势。6月底,交通部门组织本市16个区专门到首钢开了停车协调会。

  有人建议,停车立体楼可以尝试多种开发模式。比如仿照地铁上加盖商业设施,不完全依靠车位收费来解决资源回报。业内人士坦言,这里涉及土地使用性质问题。首钢医院建设的停车楼算是一种设备,使用的是自留地,可以建设。但一旦到了小区或者路面上,这个问题就复杂得多。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主任工程师张晓东透露,住建和国土部门正在研讨释放土地资源的方案,以促进停车设施建设。

  相关观点

  引导停车入位、停车收费理念

  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所主任工程师张晓东介绍,随着每年新建小区落成,每年本市需要增加20万到30万个居住区车位。

  但对于存量问题,尤其是建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没有配建停车位的老旧小区,如何缓解停车难?北京市交通委希望通过分区治理,来弥补欠账。业内人士坦言:“不仅需要建设空间、找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引导居民接受停车入位、停车收费的理念。

  张晓东说:“调研时发现有些小区配建了地下车库,但利用率很低。有些是因为价格贵,有些是因为小区路边不收费等。有关部门要精细化管理,将这些有限资源利用起来。”(来源:北京日报 实习生:张依萌 记者:刘冕)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