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30.06.2017  05:22

6月26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绿色金融丛书》主编马骏,中国金融出版社副总编辑查子安参加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作《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新书发布报告。

马骏在致辞中代表绿金委向新书发布表示祝贺,并表示过去几年绿色金融已经进入了政策体系,成为中国国家和G20以及全球的主流话题。中国不光要把绿色金融作为自己国家的重要战略,同时也要在全球承担大国的责任。其中一个责任就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落实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绿色金融的工具,推动绿色的投资。人大重阳关于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的选题非常重要,非常符合我们国家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战略。《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作为《绿色金融丛书》最新成果,非常全面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在”一带一路”地区推动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哪些工具、方法、手段可以在”一带一路”推广,非常有前瞻性和相当的实操性,非常值得大家关注。随后,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发改委投资协会共同发起的一个研究小组起草的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风险管理倡议中的七个要点。

查子安在致辞中代表中国金融出版社对《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一书的出版和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为进一步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有效传播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方法,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金融出版社合作推出《绿色金融丛书》,《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是本套丛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介绍了绿色金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相关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示范和支持,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机制框架和措施建议。

王文在《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新书发布报告中提出,中国对外关系最大的成就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过去四年左右飞速的推进,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过去四年多金融业诸多变化,大概就绿色金融整体推进显得争议最少、正能量最多,而且变化非常大。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把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政策和目前金融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在一起。他说,2013年9月和10月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是新的理念;绿色金融也是我们在学习中的领域,2016年G20峰会上才第一次在全球治理层面将绿色金融列为G20的议题。为把两者结合起来,撰写本书时分为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全球绿色发展以及绿色金融的基本状况;在这个基础上进入第二部分,结合自身在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亲身经历,提出”一带一路”非常需要绿色发展;基于这个前提,第三部分进行”一带一路”推行绿色金融的条件分析,阐述了中国及沿线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探索、未来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第四部分提出从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和打造市场服务体系两个方面推动以市场化机制在” 一带一路”落实绿色金融;第五部分从5类主体和1个框架角度发动多方力量,提出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

《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主题演讲与新书发布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主持。

随后会议进入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研讨环节,分为”中国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一带一路’中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两个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利芳,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委员会正局级专职委员卢汉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罗施毅,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梅德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责任保险事业部行业业务处处长秦余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朱寿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主任、研究员葛察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家官员蒋南青,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委会召集人孔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頲,国际金融公司顾问徐楠,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洁清等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并与全域旅游发展协同创新联盟、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政投银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等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