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奋进贵州的底色

16.06.2015  10:53
  6月10日,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
  大雨过后,空气清新。近处溪流淙淙、鸟鸣山涧,远处绿色的山峦上升起了薄薄的雾气,宛如仙境。
  走进林子,当了30多年护林员的向林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种树木的特性、长势。“这棵香樟树长得多好!”抚摸着粗大的树干,向林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啊!”
  拥有6200多亩林地的贵定县甘溪林场是贵定县城重要的生态屏障。2012年,为了开发利用国有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贵定县决定建设“甘溪林场省级森林公园”。
  几年来,贵定县整合国土、发改、林业等近4000万元资金投入甘溪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园基础功能。其中,争取国土部门资金1400余万元钻探地热项目,日出水量为1500吨;投入1000多万元借县城环西路改造整治公园路口,排除隐患;争取发改部门资金200万元,完成甘溪森林公园犀牛河道整治;争取省州林业部门资金300万元,建设了公园广场、3000米观光步道和停车场。
  2015年1月,甘溪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贵定县规划用3至5年的时间,把甘溪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以生态环境为主体,以森林生态休闲为特色,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成果展示功能等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城郊森林公园。
  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到甘溪林场视察时,曾寄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而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融合并进已成为贵州实现绿色发展的主途径。
  2015年2月25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贵州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和县乡村绿化造林为抓手,全面绿化宜林的荒山荒地,大力推进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开展城乡绿化美化。
  按照计划,贵州力争到2017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916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力让贵州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
  同时,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山地林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刺梨、油茶、核桃、茶叶、木本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打造生态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力争3年内,林业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对贵州的发展来讲,“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意味着“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已经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升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绿色,是奋进贵州的底色。梦想,在贵州各地落地开花。
  6月11日,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
  远远望去,葱茏的茶园环绕村寨,黔北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如诗如画。
  “来尝尝我家的新茶!”村民谭世才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家门,很快,一壶自家生产的“湄潭翠芽”就端到了桌上,幽幽的茶香浸润在清新的空气中。
  谭世才在外地当了多年的厨师,2007年回乡种茶叶,现在又开起了乡村旅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仅今年“五一”小长假就入账8000多元。
  “到湄潭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农家美食,还可以上山采茶,下河钓鱼。每年夏季,成都、重庆游客来得多,房间要预订。”谭世才说。
  近年来,湄潭县依托“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示范县”、“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围绕生态做优农业,立足生态发展工业,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凭借生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农业县的生态文明之路。
  湄潭的“绿水青山”已经成了富县富民的“金山银山”。
  地处贵州北盘江南岸的河谷地带的顶坛片区,耕地零星破碎,岩石广布,水源奇缺,95%的面积为石旮旯,恶劣环境、土地贫瘠。穷则思变。贞丰县提出“因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种植花椒致富”的思路,决定在顶坛片区发展花椒产业。如今,顶坛片区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年产花椒17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石漠化较为严重的乡镇种植花椒4万亩,全县花椒种植规模达到了10万亩,生态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在“林城”贵阳,“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每年一届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向全世界传播;在毕节试验区,一个个曾经“不适宜人居住”的村寨建成了美丽乡村;在铜仁和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相互交融,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在黔南和遵义,以湄潭翠芽和都匀毛尖为代表,打响了贵州绿茶的地域品牌……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省共完成3600万亩营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连续14年保持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达到49%。良好的森林植被已经成为贵州最响亮的生态品牌、最突出的生态优势。
  一个绿色生态贵州,正在崛起。(记者 陈毓钊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