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找到克星
本报讯 记者铁铮 通讯员李耀明报道 严重威胁杨树产业的新病害––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有了克星。北京林业大学科技部门4月20日发布消息说,该校专家经过4年研究,在病原、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原物检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2005年以来在豫、鲁等地出现的杨树新病害,对杨树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北林大承担了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对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专家们从罹病的107杨和中林46杨的树皮组织中分离出一种细菌,经科赫氏法则验证为病原菌;应用多项分类的方法鉴定出了病原菌的种类,明确为我国新记录种。
课题组设计出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制成试剂盒,可将病原细菌种类与其他近缘细菌种类区分开来,建立了欧美杨溃疡病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建立了病害发生早期的检测方法,获得了发明专利。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大约是50个细菌细胞。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高,能快速简单地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欧美杨溃疡病菌,为田间调查、病害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研究人员测定了病原菌的全基因序列,为深入研究和阐明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实验基础。
据悉,研究中明确了病原菌侵入的时期、途径和侵染方式,病原菌传播的途径和越冬场所;了解了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以及病害发生的周年时间动态,基本掌握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明确了病害对欧美杨生长和木材材性的影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病害损失估计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还收集10多种杨树种类和品种,用病原细菌分别进行室内离体接种试验和田间活体接种试验,比较了其抗病性,提出了目前生产上主栽杨树品种的抗病性序列,为选择栽培欧美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科研人员选择18种抗菌素和杀菌剂,经过室内药剂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了适于田间防治的化学药剂和适宜的施用方法,田间防治效果在80%以上。(A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