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专家强调解决水资源靠走绿色之路

12.08.2015  21:06
      本报讯  充分发挥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的绿色之路。8月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俊国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用绿色的方式管理水资源》。相关研究为保障区域和全球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修建水利工程被称为“灰色”基础设施,设施成本高昂,且破坏生态系统。因此,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更为灵活、经济且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自然或半自然区域组成的、具有与灰色基础设施相似功能和设计目标的空间网络。湿地、森林、健康的土壤以及能够产生径流的积雪等生态系统,具有提供洁净饮用水、调节洪水、控制水土流失、储存水资源并用于水力发电和灌溉等功能,能够替代水利工程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管理。

               

      现有文献中鲜有关于绿色基础设施成本有效性的报道,关于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成本效益的比较研究更为少见。经济效益分析是估算灰色基础设施成本的常用方法,但这些方法常常会低估水利工程成本。据估计,世界上3/4的大坝工程会超支,比平均估计成本高出96%。

               

      尽管绿色基础设施比传统方法更可持续且经济划算,但有关绿色基础设施的成本和有效性研究还很少。因此,评价湿地、森林、潮滩、珊瑚礁等绿色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研究者总结了有关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前沿问题,包括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构建“社会水文”模型进行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水文循环影响评价等。

               

      研究认为,绿色基础设施是更为安全的途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深入讨论并量化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持续性,并对其环境和经济影响进行权衡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者强调,在灰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补充或整合基于生态系统的绿色基础设施,对于满足当下和未来水资源需求至关重要。(A0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作者: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