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全国首款碳减排公益产品前景如何?

20.09.2016  20:37

 

      7月26日上午10时,北京和平里,一场不寻常的发布会准时举行。

  两位穿着傈僳族艳丽服装的姑娘,热情地给每位来宾敬上一小杯茶。茶水颜色绯红,品上一口,回味无穷。它就是今天的主角––来自遥远云南高黎贡山的生态普洱茶。

  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等美称。在它的怀抱里成长出的普洱茶,其产品品质自有专业人员鉴定。之所以今天被隆重推出,正因为它是中国首款碳减排工艺产品,而且还是标注了碳减排量的。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会场门口,两位充满活力的女士一直在忙碌着。她们也是这一重要事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一位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怒云,一位是云南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亚忠。正因为她们的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发布会,联手翻开了中国碳减排史上新的一页。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对全国首款碳减排公益产品的发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发布会上说,我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为此,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对现有工艺进行节能改造,成为我们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如期实现。

  在这位国家林业局负责人眼里,全国首款“碳减排公益产品”的发布活动显然不只是为了推出一款茶叶产品,而是倡导利用科学技术引导企业低碳转型,带领更多的企业投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行动,达到推动区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显然也是全国首款“碳减排公益产品”的支持者。他说,发布这一产品意义重大并将影响深远。

  马爱民指出,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了到203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行动目标,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减排行动已进入攻坚阶段。中国社会正沿着低能耗、高能效、绿色、和谐的方向发展。

  他强调,企业在低碳绿色发展的变革中是最为关键的力量。这款全国首款“碳减排公益产品”符合国家的改革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具体行动。他透露,我国即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期纳入的排控企业涉及11个行业7000多家大型企业。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只是一种选择路径。他呼吁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能加入到自愿减排的行列中来,像云南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一样,关注生态保护,采取务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据腾冲市政协副主席伯绍勤介绍,腾冲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镇,拥有历史的厚重、民族的团结、边境的和谐等诸多因素。对林业来说,腾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除了涉及荒漠化的项目或工程之外,中国林业的所有项目或工程,在腾冲都有很好的示范或推广。这次发布的产品,就来自这样一个神秘、传奇的地方。

  他说,腾冲市紧密围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引导企业走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当地的企业家积极响应,秉承腾冲人光荣的国家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低碳转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这次发布的生态普洱茶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初,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组织专家团队对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太阳能制茶工艺进行了深度调研。专家们看到,该公司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投入巨资,改造了制茶生产线,所用能源由过去的煤炭和薪材改为太阳能。这样的改造不仅改善了制茶卫生状况,重要的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据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委托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的茶叶生产线进行了碳盘查。经认证,确定该公司采用太阳能集热功能系统替代传统煤炭制茶工艺后,每生产一饼茶减少409g二氧化碳排放。

  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是企业配合国家履行《巴黎协定》的积极行动,是服务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务实做法,应该得到支持和推广。

  据了解,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过标注碳减排量的产品。于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探索机制创新,经多方努力,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决定推出这款注入应对气候变化公益内容的“碳减排公益产品”––既标注有碳减排量,并带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标识的高黎贡山普洱茶。

  发布会上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签署了公益捐赠协议,承诺按生态茶销售收入的5%,捐赠给碳汇基金会,用以在云南开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生态保护项目。

  李怒云评价说,之所以这款产品令人瞩目、备受推崇,是因为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碳减排的积极行动。这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及国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背景下,参与完成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碳减排具体行动;二是清洁能源的低碳产品。该公司一改前期高耗能高污染的燃煤炒茶工艺,利用先进的太阳能集热功能系统,实现煤、柴等的零消耗,有效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参与公益的具体实践。该公司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关注生态建设。确定了每销售一饼普洱茶,定向捐资用于当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为主的生态保护事业。这展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参与公益事业的具体实践。

  “这是企业配合国家履行《巴黎协定》的积极行动,应该得到支持和推广。”这句话,李怒云反复说了几次。

  记者特别注意了发布会后媒体的反应。网络媒体较为活跃,及时发布了有关新闻。遗憾的是纸质媒体缺少必要的响应。有的报纸编辑看到有关这一新闻稿件时的第一反应是,“卖茶吗?”即便是记者反复强调了其中的引领意义之后,编辑心里还在敲鼓:主任、总编会为这篇公益稿子开绿灯吗?

  无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从社会价值来判断,这样的新闻都应该多些、更多些。社会应该支持这样的公益行动!媒体应该为这样的公益产品开绿灯!

来源:绿色中国2016第8期                    作者: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