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浓林丰,追求文明的极致

19.06.2015  12:53

  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激荡各行各业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培育资源、壮大绿色、提质提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不久前走访了黑龙江丹青河、万人欢两个森林培育典型林场,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中,感奋我们最基层的林业发展组织,一直坚持探索这一发展的真谛。
  
  丹青河林场:展现培育的力量   

 

      这里曾是全国森林抚育经营现场会召开的地方,森林抚育在这里展现了神奇的力量。
  
  丹青河林场场长李密告诉我们,林场于1997年开展森林培育试点,1998年停止红松采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林分类型结构较好,公顷蓄积量达到139立方米,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数。
  
  地处依兰县的丹青河林场是哈尔滨市林业局的直属林场,主要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1.25万公顷。蓄积180多万立方米,分别占资源总量的92.4%和92.3%,森林覆盖率92%。
  
  然而林场并非开始就有如此骄人的历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采伐轻培育、经营措施单一、森林培育资金投入不足等,这些时代的印迹,导致林场森林资源总量锐减,森林质量内伤严重,林分结构十分不合理。
  
  丹青河是较早感悟这种不可持续性和乐于实践的林场。他们认为只有树立科学的森林经营理念,切实把森林抚育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永恒的主题,才能从森林培育中获得木材,才能实现可持续经营。于是,他们专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
  
  经过多年的实践,丹青河林场探索出了5种森林培育模式:一是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主要以落叶松人工纯林为主,通过采取林下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的方式,对当前林分进行近自然改造,逐步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目标树择伐林。二是低质天然次生林树种置换。主要以典型的低质天然次生林为主,通过改造性疏伐、抑灌、为置换苗增加光照、促进天然更新,推动二代混交林形成。三是目标树择伐林(永久性森林)经营。确定目标树,对非目标树进行疏伐,促进更新、抚育幼苗,当目标树达到采伐径级并完成更新后进行主伐式择伐,注重天然更新的及时形成并不断加强对更新层和“后生树”的抚育经营,保持森林结构稳定。四是白桦景观林经营。白桦作为先锋树种先行形成的天然次生林,采取景观性疏伐、抚育幼苗,促进更新,提高景观效果。前30年按景观林培育,后期按目标树择伐林经营,保持森林经营的连续性。五是红松种质基因林经营。对天然、复层、异龄、针叶混交林,采取促进结实性疏伐,适时卫生伐,保证红松林健康,结实量大,种质基因纯正,遗传性状好,公顷蓄积量大,天然更新能力强,实现森林正向演替。
  
  实践、探索,努力终会收获喜悦。林场共投入培育资金1000余万元,培育森林16.49万亩,培育后的森林增值资源与贬值资源的蓄积比由培育前的5:5提高到7:3;林木净生长率由2.75%提高到4.65%;林木公顷蓄积由96立方米提高到139立方米。有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13367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3428公顷,森林蓄积由2000年的173.4万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8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90%提高到现在的92%。
  
  丹青河林场的实践给予我们启示,森林资源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低投入、高产出”,必将会陷入更加严峻的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当中。必须彻底转变过去重采伐、轻培育,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重当前、轻长远的森林经营思想。只有积极培育森林资源,林场的发展才有希望,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才能实现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绽放出光彩。
  
  万人欢林场:依留定伐,依林定株
  
  来到宾县万人欢林场,见到老场长杨玉林,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树木长成不是等出来的,而是要靠人工经营出来的”。说着话,他直接把我们带到森林培育现场。
  
  再有几个月就退休的老杨,说起林场发展、森林培育的历史,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
  
  他告诉记者,2005年他来到林场,看到一批批的大树被采伐了,深感痛心,琢磨着如果把胸径粗的、品相好的大树都砍没了,剩下的都是残次林,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林场的林子都得被砍光了,为了林场今后的发展,必须进行森林培育经营。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终于找到一条适合本场实际的森林培育新模式,就是采取“依留定伐,依林定株”方式,有效保证了森林培育质量。
  
  所谓依留定伐,就是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林木分类或分级,确定目标树和Ⅰ、Ⅱ级木。对于幼龄林,采取林木分级的办法,伐除Ⅳ、Ⅴ级木,保留Ⅰ、Ⅱ和Ⅲ级木;对于中龄林则采取选定目标树、辅助树的办法,伐除影响目标树、辅助树周围生长的干扰树以及枯死木、濒死木,促进目标树或保留木径向生长。依林定株,就是根据林分生长状况,确定合理的培育密度。在明确培育优势树种的前提下,该场确定的合理培育密度,红松林20年生密度为每公顷1500株,30年生密度为每公顷1200株;樟子松30年生密度为每公顷1000株;落叶松和樟子松混交林30年生密度为每公顷1000株;落叶松林20年生密度为每公顷1500株。
  
  他这一干就是10年,有效地提升了森林资源质量和储备,解决了林分质差、低效及林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的目标。
  
  低效林改建速丰林是林场生态建设的一项新举措,但如何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呢?副场长李元国介绍,林场原有低效林面积达400公顷,如果全部靠国有林场投入,林场无法承受,林场对全场施业区的低效林采取了以林地作股,职工以苗木、人工费入股的办法,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分树种经营”的经营机制改建速丰林,有效地解决了因森林培育周期长、投入不足等症结。2005年至2014年,职工共投入182万元,400公顷低效林改建为速丰林。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林场十分注重科技研发和推广。《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黑龙江省林业厅科学技术一等奖。与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栽针保阔恢复顶级群落、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红松、胡桃楸果材兼用和实生柞中龄林培育大径材等森林经营模式技术攻关,使林场迈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发展道路。
  
  天道酬勤,风雨彩虹。自2005年至今,全场累计培育优质林19.16万亩,其中,培育实生柞、黑桦、紫椴、红松、樟子松等特殊林木3300亩;培育樟子松、红松、落叶松大径材3300亩;培育乡土树种用材林2300亩;改建红松果材兼用林1.1万亩;抚育中幼龄林9.67万亩;完成工程造林7.5万亩。森林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天然更新能力普遍增强,森林景观根本改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近10年来,林场森林培育共计生产枝桠、树头等剩余物6.5万多吨,产值近1700万元,增加收入340多万元,相当于采伐6000立方米商品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作者:牟景君 邢晓然 宋学范